警惕焦虑状态,明晰奋斗志向 ——春风化雨助力破茧飞翔

来源:东方网    2024-08-08 13:35
来源: 东方网
2024-08-08 13: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厌烦专业课的复杂难啃,专业课老师的下课就走。但是似乎老师留下几分钟,给你提问的机会,你依然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放弃与老师沟通,转而选择刷一刷短视频。这个状态,是不是很熟悉,也许你不是懒惰,只是陷入了焦虑。

背景材料

学期开学之初,大多学生都已经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去,陈志(化名)突然走进我的办公室,神色纠结,欲言又止。“有什么事吗?”看他迟迟不说话,我率先打破沉默。陈志低着头小声说道:“老师,我想退学。”我愣了一下,学生遇到问题,寻求我的帮助和询问我的建议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一开口就是要退学的情况却是极少,但一想到他的个人情况,我大概猜到其中的缘由。

陈志是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自北方城市,刚入学时我便发现了他与其他同学的“不同”。陈志性格孤僻,不喜与人交流,最经常的表现就是低头沉默,不发一言。

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了解到,陈志在高中阶段,由于线上学习较多,原本还不错的学习成绩出现断崖式下跌,导致情绪焦虑,曾接受过心理治疗,但收效甚微,因此自己选择停药。在高中学习和高考报志愿阶段,自己的意愿与父母分歧较大,因此面对父母的关心,也多是沉默寡言。现在自己经常处于学不进去的状态,因此萌生退学想法。

解决方案

(1)谈心谈话,架起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也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思绪、明确目标,我并没有立即答应陈志退学的申请。首先,我理解陈志不一定是真的想要退学,只是想寻求一个突破现状的解决之道,因此我肯定了他的做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我寻求帮助,我向他对我的信赖表示感谢。接下来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多了解,走进学生内心,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于是我温和地引导陈志进一步阐述情况,力求对学生现状有一个更细致的认知。陈志自尊心强,高中前期成绩非常好,成绩下滑后,报考本校本专业,并不是自己心里的最佳选择,因此始终有不甘心的心理状态。此外,因性格沉默寡言,不善交流,宿舍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经常独来独往,比较孤独,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也不好意思向同学们寻求帮助。在与陈志的交流过程中,我还观察到他脸上不自觉流露出些许不自信的神情。

首先,我对陈志上学期的学习状态给予了表扬,虽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学习状态总体比较自律。同时我强调:要学会悦纳自我,接受爱、回报爱对一个人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作为班集体的一份子,帮助他是同学们都非常乐意的事,而能回报大家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为班集体做出更大贡献。听完我的话后,陈志的眼睛亮了起来。

(2)多方协助,通过集体温暖助力特殊学生成长

经过再三思考,我认为学生干部作为班级各项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最适合协助老师在班级展开工作,也最能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因此,在征得陈志同意后,我将此次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学生干部,鼓励他们表达对此事的看法并与他们共同商量本次事件的解决方案。经过讨论,我们决定组织一次关爱陈志主题活动。制定方案后,我向陈志详细说明了活动内容,本以为他会有所顾虑,但得知老师和同学们都尽心尽力地为他想办法解决问题后,他十分感动。

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在班上成立了“学困破茧”小组,班长担任组长。首先,在班上广泛动员征集陈志学习帮扶同学,召集各科学习成绩佼佼者,帮助陈志梳理知识脉络,增强陈志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其次,在学院学风建设会议上,说明陈志情况,请各位任课教师重点关注陈志上课状态,多鼓励,多引导,帮助陈志寻找学习的意义,明确行业的价值。最后,重点动员陈志的舍友,对陈志进行关心关注,带动陈志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动众人之心、合众人之力,帮助陈志提高交流能力,收获深厚友谊。

(3)跟进后续,由点及面关注班级特殊群体

这次事件后,我长期关注陈志的情况。从日常的观察中和周围同学口中得知,在大家的帮助下,陈志同学成绩有了明显提升,课堂上也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经过班级团建和寝室同学的带动,陈志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脸上的笑容也增多了,不仅再也不提退学的事,甚至对人生也有了新方向,对自己的未来制定了详细的规划——计划在本学年加倍努力,获取计算机二级证书,并已经做好了考研的打算。班上同学之间也因为此次帮助而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整个班集体变得更加有爱,凝聚力也更强!

得知这些好消息后,我倍感欣慰,但另一方面我又有点忧心,是否在我没注意到的角落,还存在着第二个“陈志”正为了未来而迷茫,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因此,在后续的班级活动中,我注意和学生们建立起稳固的沟通桥梁,深入学生中去,发现与该生情况类似的同学,与他们多次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生活状况和内心想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明确人生目标,并获取为未来奋斗的勇气。

案例分析与启示

(1)牢记初心,让爱与责任挽手并行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肩负起责任担当,用责任心浸润自己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用爱心去关怀学生。多一份细致、多一份耐心,关注到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呵护学生成长之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只有爱与责任挽手并行,老师才能成为真正走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有心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2)培养学生干部,唤醒“网格化管理”活力

学生干部作为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纽带、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也具有较大号召力。在日常的班集体建设中,辅导员应贯彻“网格化管理”制度,选拔有能力且与班级同学联系密切的人作为学生干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以保证其充分履行职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丰富自身专业知识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学生群体差异性特征明显,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在实践中充分运用,从而及时排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适宜、灵活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重视后续跟进,点面辐射重点筛查

辅导员的工作是围绕整个大学生群体来展开,因此不仅要注重解决个体问题,及时跟进后续情况,还应该注意整体情况。在处理完一件事之后应当持续跟进,关注后续影响,培养因小见大的敏锐感知能力,将关注点放大到整个学生群体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和帮助工作,建立预警机制,防微杜渐。

(5)常温高校辅导员誓词,四个“我愿”引领步履坚定

重温高校辅导员誓词,“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我愿常年坚守在学生工作一线,扎实履职尽责,用心、用情、用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愿落实以生为本,强化使命担当,全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我愿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用对党忠诚、甘于奉献、情系学生的实际行动为青春护航;我愿始终带领青年学生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以初心为沃土,用奋斗当雨露,困难当前守职责,关键时刻显担当。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步履坚定,一直在路上。(承德医学院 于淼)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