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绘就“产城人”融合发展新图景

来源:东方网    2024-08-08 14:55
来源: 东方网
2024-08-08 14: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数字产业方兴未艾、楼宇经济集群发展、居住环境向美而行、社保提档升级……向上生长的盘龙,宜居宜业的指数不断刷新,彰显出这个省会城市核心主城区的开放与活力。

近年来,盘龙区立足农业和工业发展受限的区情实际,围绕“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数字经济先行区”定位,明晰“大抓产业、主攻三产”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促发展,助推盘龙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区经济总体呈健康发展、稳步上升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同比增速达5.7%。

立足特色优势  做好“产”的文章

服务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互促共进。盘龙区立足资源禀赋,大抓产业、主攻三产。上半年,盘龙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23.51亿元、增长11.3%,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93.54亿元,同比增长40.5%。

截至目前,全区投入使用楼宇共计98栋,楼宇面积达426.29万平方米。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58栋,其中亿元楼宇21栋;超甲级商务楼宇3栋,占全市总量的37%;甲级商务楼宇2栋,占全市总量的22%。2023年,盘龙区实现了税收10亿元楼宇的突破。盘活烂尾25年鼓楼大厦的做法被列为全市“典型引路、实干争先”案例。98栋楼宇成为多极产业发展载体,承接盘龙区高新技术、现代服务、创意文化的“空中产业园”和“空中聚宝盆”。盘龙区近年来荣获了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奖、中国楼宇经济领军发展城区奖等荣誉。

领跑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深化省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持续拓宽盘龙区数字经济辐射能力,吸引了包括抖音、滴滴等知名企业入驻,与华为集团合作建设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以数据要素为切口,推动辖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盘龙云上数字赋能产业园获评“全国特色楼宇30强”,成功入选昆明数字经济先行区、云南省大数据产业聚集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正在加速形成贴合盘龙区情的新质生产力。上半年,盘龙区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20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36.2%。

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搭建“汽车+商圈”消费新场景,引导汽车和商圈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盘龙区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完成23.18亿元,同比增长30.6%,新能源汽车消费已成为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汽车消费的重要力量。

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积极构建“大世博片区”生态科普旅游体系,举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引入全省首家“VP+XR”虚拟影棚,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3%。

提高城市品质  做好“城”的文章

盘龙区围绕增强城市承载力、片区吸引力、发展内聚力,坚持硬件和软件“两手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双保障”,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近三年来,全区建成回迁安置房134.3万平方米。有序推进36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完成列入省、市化解计划16个“烂尾楼”项目的化解工作。2023年在城中村改造和教育资源薄弱片区实施了3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盘龙区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实验区等荣誉。

盘龙区被确定为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医养结合服务成为保障改善民生的城市新名片。

以“建设生态山水活力绿道,构筑锦绣人文城区”为目标,盘龙区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近三年已建成45.05公里,一幅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党建为根 法治为本 协商议事解民忧”被列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排名昆明市主城区第1。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显著,北部水源区生态保护屏障不断筑牢,盘龙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提升城市“温度” 做好“人”的文章

“以赛促招、引智聚才”不断深入,盘龙区连续两年与省科技厅合办“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与中国电子学会合办世界机器人的大赛,不断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盘龙区连续举办三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的632个项目报名和各行业领域人才及团队参赛。

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调研,以需求为导向“靶向”引才聚才,采取刚性引才、柔性培才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健全人才机制,补齐人才短板,努力打造区域人才聚集新高地,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上半年,盘龙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7045个,新增城镇就业2740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9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1%。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就业情况等调研,打好“专场招聘+以培提能+电商助力”促就业组合拳,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培训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着力健全完善社保体系,推动社保提档升级,不断夯实社保基础。(文:彭福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