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三下乡:从靠天吃饭,走向智慧生产

来源:东方网    2024-08-12 13:06
来源: 东方网
2024-08-12 13: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在田间。春种秋收冬存储,日夜忙碌不停闲”。这是很多人眼中对农民的固有印象,认为做农民又脏、又苦、又累,但或许农民也可以在办公室里工作,种地也只需点点屏幕,水果蔬菜亦能反季上市。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不忘初心,精于专业,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18-7月22日前往威海市汪疃镇开展为期五天的实践调研活动。下面请跟随“新农人”的脚步,感受现代化农业的魅力。

?

图为实践团在威海神山葡萄园的合影。刘瀚阳摄

黑棉被下种出“红水晶”

在这里,你可以吃到过年期间成熟的大樱桃,在这里,大樱桃可以卖到400元一斤。威海鸿树林大樱桃种植基地是汪疃镇设施樱桃栽培颇为成功的案例,在这里,通过黑色棉被的遮光处理,配合空气能设施的降温处理,可以在八月的炎炎夏日,把大棚内的温度降到7.2℃以下,低温黑暗的环境可以让大樱桃提前进入“休眠”。在寒冬腊月,空气能设施也可将温度提高到24℃,使大樱桃提早“苏醒”,再搭配特有的水肥管理技术,可以使“红彤彤”的美早、先锋等品种的大樱桃在过年期间上市,从而卖出400元的高价,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图为实践队员在鸿树林大樱桃种植基地调研大樱桃的裂果问题。刘瀚阳摄

图为实践队员调研大樱桃单轴延伸树形的管理。刘瀚阳摄

一人管理一片田,人人都是农场主

在恒兴苹果产业园,实践团看到一排排比人略高的苹果树整齐划一的长在地里,通过种植不套袋的苹果品种,运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搭配以色列先进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大大缩减用工成本,技术人员驾驶机械可以高效的进行打药操作。土壤中的传感器还会实时传送温度、湿度等重要信息到手机程序中,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及时完成浇水施肥。园区梁经理表示:“我们正在对一些品种试验机器修剪,争取早日实现苹果栽培全流程的机械化。”

图为实践队员在恒兴苹果产业园调研苹果的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刘瀚阳摄

图为实践团在恒兴苹果产业园学习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刘瀚阳摄

小苹果走出三产融合新路径

作为汪疃镇农业龙头企业代表,近年来,樱聚缘始终聚力深耕三产协同发展。第一产业,聚焦现代苹果种植和苗木繁育;第二产业,重点发展NFC果汁加工生产和鲜果储藏分选加工;第三产业,基于苹果种植加工场景打造旅游观光农业。其中,威海首家苹果主题文化苑也在此成立,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苹果的生长特性、分布范围及驯化栽培历史等内容。汪疃镇通过苹果产业的三产融合共建,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图为实践团在樱聚缘苹果文化苑了解苹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刘瀚阳摄

校企合作人才兴,产学研结合乡村旺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汪疃镇探索实行“高校支持+种苗培育+成果转化+全面带动”的发展模式。挂牌成立威海现代农业产业学院,以现代农业产业学院为平台,汪疃镇持续推动青岛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与樱聚缘、鸿树林等30余家农业企业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资源优势,不定期组织农业专家到产业学院授课,专家们手把手教授农业种植技术,让更多‘农把式’变身‘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实践团邀请农业专家王世金、王仙林来到产业学院,为实践队员们上了一堂关于大樱桃和苹果栽培的“专业课”。同时带队老师崔振华也与农业专家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讨。

图为实践团在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学习大樱桃的水肥管理技术。刘瀚阳摄

图为实践队员探讨生产中矮化自根砧和矮化中间砧的差别。刘瀚阳摄

中国诞生于农耕文明,在被工业革命席卷之前,华夏先祖们维持了几千年的小农耕作。可以说,现代化的中国就是从乡土社会中生长出来的。农业关系着粮食安全,更关乎国家安全。传统农业正在转型升级,智慧农业已经到来。农业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希望广大农学学子深入调研产业一线,感受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摘除固有滤镜,投身到乡村振兴这个大有可为的事业中来,勇做时代“新农人”。(姜灏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