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保护生态环境是时代的要求。今年夏天,上海交通大学绿格防沙实践团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跨越千里奔赴宁夏,投身防沙治沙工作,在茫茫大漠种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注入青春活力。
绿格实践团成员合影
7月23日,实践团成员历经近十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宁夏石嘴山平罗县陶乐镇。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成员们便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防沙治沙工作之中。在毛乌素沙漠,花棒种植是防沙治沙的“妙方”之一,实践团的同学们需要利用播种器,将花棒种子种在扎好的草方格中。尽管天气炎热,黄沙扑面,大家依然热情高涨,干劲满满,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不息,在大漠书写下青年人的“山海情”。一位实践团成员感叹道:“看到沙漠中的点点绿色,我就会想象我们种下的花棒茂盛成长的样子,心里便萌生出一种骄傲自豪的感觉。那些小时候在作文里写下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憧憬与梦想,如今正逐渐在脚下的沙漠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生命的奇迹。”
部分实践团成员在种植花棒
部分实践团成员与调研单位负责人合影
在种植花棒的间隙,实践团部分成员前往平罗县自然资源管理局、平罗县草原管理站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防沙治沙工作情况,与当地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在参与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收获与思考,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在平罗县草原管理站进行的一次调研,管理站的负责人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一些期望,希望我们能更好地宣传防沙治沙工作,将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引进治沙工作之中,我觉得今后我们还要多往这些方面去努力,在防沙治沙这项大工程中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光和热。”一位参与了实地调研的实践团成员表示。
成立八年多来,绿格在全国多个荒漠化地区建立了治沙基地,综合采用铺设草方格、设置沙柳障、营养杯育苗、冷冻苗种植、花棒种植等方式进行防沙治沙。迄今已有两千余名志愿者参与实践活动,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除防沙治沙工作外,实践团还举行高校宣讲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宣传力度;参与电商助农促进实践地农户实现有效增收;进行考察调研进一步挖掘沙产业内核,为实践地的发展贡献交大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部分实践团成员合影
青春实践绽芳华,挺膺担当启新程。在毛乌素的十多个日夜,绿格防沙实践团挥洒汗水,用双手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绘就一幅幅绿色的画卷。在未来,这群交大学子将投身于更多的绿色公益实践之中,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将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直到风沙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