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风沙止步,上海交大绿格防沙实践团赴宁夏石嘴山平罗县毛乌素沙漠参与防沙治沙工作

来源:东方网    2024-08-13 10:57
来源: 东方网
2024-08-13 10: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保护生态环境是时代的要求。今年夏天,上海交通大学绿格防沙实践团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跨越千里奔赴宁夏,投身防沙治沙工作,在茫茫大漠种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注入青春活力。

绿格实践团成员合影

7月23日,实践团成员历经近十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宁夏石嘴山平罗县陶乐镇。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成员们便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防沙治沙工作之中。在毛乌素沙漠,花棒种植是防沙治沙的“妙方”之一,实践团的同学们需要利用播种器,将花棒种子种在扎好的草方格中。尽管天气炎热,黄沙扑面,大家依然热情高涨,干劲满满,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不息,在大漠书写下青年人的“山海情”。一位实践团成员感叹道:“看到沙漠中的点点绿色,我就会想象我们种下的花棒茂盛成长的样子,心里便萌生出一种骄傲自豪的感觉。那些小时候在作文里写下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憧憬与梦想,如今正逐渐在脚下的沙漠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生命的奇迹。”

部分实践团成员在种植花棒

部分实践团成员与调研单位负责人合影

在种植花棒的间隙,实践团部分成员前往平罗县自然资源管理局、平罗县草原管理站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防沙治沙工作情况,与当地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在参与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收获与思考,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在平罗县草原管理站进行的一次调研,管理站的负责人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一些期望,希望我们能更好地宣传防沙治沙工作,将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引进治沙工作之中,我觉得今后我们还要多往这些方面去努力,在防沙治沙这项大工程中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光和热。”一位参与了实地调研的实践团成员表示。

成立八年多来,绿格在全国多个荒漠化地区建立了治沙基地,综合采用铺设草方格、设置沙柳障、营养杯育苗、冷冻苗种植、花棒种植等方式进行防沙治沙。迄今已有两千余名志愿者参与实践活动,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除防沙治沙工作外,实践团还举行高校宣讲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宣传力度;参与电商助农促进实践地农户实现有效增收;进行考察调研进一步挖掘沙产业内核,为实践地的发展贡献交大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部分实践团成员合影

青春实践绽芳华,挺膺担当启新程。在毛乌素的十多个日夜,绿格防沙实践团挥洒汗水,用双手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绘就一幅幅绿色的画卷。在未来,这群交大学子将投身于更多的绿色公益实践之中,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将青春融进祖国的山河,直到风沙止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