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香口中学“涅槃重生”:崇文重教 兴学育人

来源:东方网    2024-08-13 14:18
来源: 东方网
2024-08-13 14: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破败萧条到鲜花盛开,从纪律散漫到书声琅琅,从师生严重流失到生源逐步回流——郧西县香口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香口中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薄弱校的“逆袭”故事,也反映了一个地方崇文重教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实至名归 郧西中考第一名出自香口中学

“太厉害了!今年中考全县第一名出自我们香口。”“香口中学现在教学质量越来越好了。”……盛夏时节,行走于郧西县香口乡,村头巷尾都有关于香口中学的赞美声。

香口乡位于郧西县城以西,距县城22公里,辖19个行政村2.7万余人。群众之所以热议香口中学,是因为今年中考成绩放榜后,香口乡政府大门口张贴的喜报:“热烈祝贺香口中学2024年中考勇创佳绩,再续辉煌。陈荣杰同学以752.5分的成绩荣获郧西县中考第一名;李国豪等34人达到县一中以上录取分数线。”

离乡政府不远处,就是陈荣杰的家。他家的门楼上挂着一条村委会送的祝贺横幅,常有人驻足称赞。“这次好成绩的取得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离不开学校的良好教育和老师的关心帮助。”陈荣杰腼腆地说。

7月5日,香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星月上门祝贺,并代表乡党委政府给予陈荣杰5000元奖金。同时,奖励全乡中考第二名熊炳桂同学3000元。

“通过发放奖金,可以激励更多学子努力学习。”香口乡下香口村党支部书记母祥伟说,村民们还自发组织锣鼓队,用农村特有的形式宣扬这些勤学苦读的有志少年。

“香口乡教育工作能有今天的成绩,既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和县教育部门的重视,也离不开王明镜、胡利果、黄春伟等一批优秀校长扎根基层、接续奋斗,把享誉全国的郧西马安自主教育模式成功复制到香口中学,惠及每一位学生。”香口乡党委书记黄凡说。

回忆起香口乡教育工作发展历程,原任香口乡中心学校校长、现任城关镇中心学校校长黄春伟仍激动不已。“香口中学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县中考综合评估三等奖,2021年一举获得了全县中考综合评估二等奖。”黄春伟高兴地说,“这是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

“2022年,香口中学又获得全县中考综合评估二等奖,实现了‘连续四年获奖,中考保三争二’的目标。”原香口中学校长、现郧西县城关中学校长胡利果回想起在香口中学的奋斗经历,满脸自豪地说。

“这些成绩,与郧西其他优质学校相比微不足道,但的确可以看出,香口乡的教育质量正一步步提升。这对于原本基数小、底子差、师资弱的香口乡教育工作而言,实属不易。”原香口中学校长、现任香口乡中心学校校长王明镜说,多年来,香口乡教育工作者用青春守护教育初心,用汗水谱写最美赞歌,向香口人民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改革创新 薄弱学校走出困境

王明镜介绍,香口乡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托儿所3个、中心幼儿园1所,共有教职工102人,在校生1700余人。

“截至目前,有20多名学生家长想把孩子转到我们学校就读。”昨日,香口中学校长王伟计算将从十堰、郧西县城等地转回来上学的学生人数,一脸兴奋地说,“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好的体现,也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说明我们学校现在不比城里的学校差。”

然而谁能想到,10年前,香口中学教学质量低下、生源外流严重。

2014年10月,王明镜从郧西自主教育发源地马安中学来到香口中学担任校长,发现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楼破旧不堪,操场坑洼不平,没有像样的食堂,学生只能露天就餐。此外,学校教师结构也不合理,老龄化严重,37名教师中40岁以上的就有27人。

“那时候学校办学质量差,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很低,条件稍好的家庭都把孩子转走了。”香口中学生物老师王志华说。

王明镜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先从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入手,先后从县教育局、地方党委政府等部门争取资金1100多万元,维修教学楼、重建学生食堂、修建运动场和功能室。短短两年时间,校园发生巨大变化。2016年,全县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现场会在香口中学召开。

“这次会议对香口中学教育的发展给予了肯定,鼓舞教师队伍,提振了大家办好教育的信心。”王明镜回忆说,“在办学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学校还在管理上下功夫,引导干部职工以身作则、挑硬骨头啃,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香口教育向上跃升的关键期,2019年8月,郧西县教育局把勇于改革的景阳乡中心小学校长胡利果调到香口中学任校长,又把城关镇中心学校富有管理经验的黄春伟调到香口乡中心学校任校长,希望他们推动香口教育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经过调研,学校建立了‘5+5’管理考核体系,其中,5项刚性考核为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常规、教师考勤和师德师风,5项加分考核为班主任管理、教研管理、满勤、值周值班和德育管理,考核兑现、评先表优、职称晋升、轮岗交流等一律与‘5+5’考核分挂钩。”胡利果介绍,这项管理考核体系实施后,“阳光下考评”和“用质量说话”成为大家的共识。

扛牢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群众点题,党委政府答题。毕业于师范院校的黄凡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这既是一种教育情怀,更是一份政治责任。

“香口乡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作为立乡之本、强乡之基,用心用情办好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营造人人关心教育、处处尊重教师的氛围。”黄凡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乡贤、企业家等各界人士帮助下,香口乡的教育面貌、教育环境、教育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让校园改扩建早开工、早竣工,香口乡党委政府成立教育工作专班,高效解决各种问题,为校园建设工作铺平了道路。

黄春伟说,在抓教育上,香口乡党委政府事事都想在前。比如,借助十堰市政府办公室定点帮扶香口乡的机遇,争取市县多个部门为香口乡中小学校提供物质、资金支持;香口乡政府在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以奖代补解决学校各个方面的困难。

2022年至2023年间,香口乡积极配合县教育局,完成香口中心幼儿园升级改造工程,并将其打造成郧西县首个省级示范幼儿园。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县乡共同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中心小学教职工宿舍、学生食堂、篮球场等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2022年9月,香口乡争取中国人寿捐赠的“童心港湾”定点帮扶项目资金,在集镇建设“四点半学堂”,方便暑期幼儿托管;今年6月,协调香口商会为香口黄云小学、六斗小学募集爱心助学金,用于提升两所小学办公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老百姓的诉求,也是我们的追求。”香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星月说。

同心协力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香口乡崇文重教,多年来一直有乡贤捐资和企业助学的传统。

香口乡六斗小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小学,它位于香口乡六斗村,由原六斗初级中学和原六斗小学合并而成。辖区辐射六斗、孟川、湖岭、白果沟、枣树坪和树撑岩6个行政村。

“这里离集镇比较远,早些年老师都不愿意来,导致这里的教学质量下滑厉害,群众满意度很低。”王明镜介绍,为了支持学校发展,除了改善学校硬件外,还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偏远地方任教,在评先奖优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逐渐吸引了一批教师到这里任教,让学校重新焕发了生机。”

7月24日,采访人员来到六斗小学时,今年52岁的李朝恒老师正在学校值班。

“李老师是我们这里支持山村教育发展的楷模。”六斗小学校长刘恒亮说,李朝恒原来在香口中学担任九年级数学老师,2019年,听说六斗小学缺少老师的情况后,他主动申请来六斗小学任教,这一来就是5年。

李朝恒老师的事迹只是香口乡全员支持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学校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一定会用心做好!”这是香口乡六斗小学名誉校长张玉明的承诺。

张玉明在当地主要从事餐饮业,他先后投资130万元用于六斗小学的整体装修改造和塑胶运动场建设。担心资金短缺,同为香口乡的成功人士刘承强又捐资10万元。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张玉明选派施工人员,运送装修材料,并亲自投入到建设中。

“老师,我画的是我家门前的公路,宛如一条长龙。公路一旁是一排排的房屋,一旁是干净漂亮的公园,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正大步迈向家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的‘幸福家园’。”7月23日,在郧西县香口乡下香口村的“暑假学堂”上,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带着孩子们一起画出“我眼中的家乡”。

学知识、强体魄、交朋友……这个暑假,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50名大学生志愿者精心准备特色课程、丰富活动,让香口乡240余名孩子度过一个多彩的假期。

陈星月介绍,2022年至2024年,香口乡连续三年争取武汉科技大学的支持,由该校外国语学院在香口乡定点开办留守儿童暑期公益课堂,带领全乡668名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游戏、手工培养等活动,群众反响良好。

在教育的道路上,捐资助学为无数困难学子点燃希望的烛光。

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乡村振兴帮扶点在香口乡白岩河村。2022年8月,该公司被香口乡尊师重教的真情打动,连续3年在该乡开展全方位的捐资助学活动,办成了一大批好事实事。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投入110余万元为香口乡购置教育教学设备、进行校园亮化、开展学生资助等。

打开香口乡捐资助学的爱心榜单,还有一大批默默奉献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社会贤达等,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助力家乡教育发展。“比如树撑岩村的一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先后向六斗小学、黄云铺小学等学校捐赠价值超过30万元的取暖、照明、教学等设备,但是他从不向外界宣扬,每次都是一句话,‘家乡教育方面,有困难你说话’。”王明镜感激地说。

“企业和乡贤对家乡教育的重视,在香口乡掀起了崇尚知识、重视教育的良好乡风。”陈星月介绍,近年来,全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群众对香口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获得感不断增强。

“让每一个香口人都重视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家门口上好学,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一个好舞台。”这是香口乡党委政府一直追求的目标。

“我们希望在全乡营造重视人才、崇尚知识的浓厚氛围。不少从香口走出去的学子也正用知识、技能和信息反哺家乡。”黄凡说,全乡将以“双集中”为抓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image.png

香口中学全景

短评

坚守教育情怀 静待一树花开

·吴忠斌

功莫大于兴教,德莫高于育人。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发展之本,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历来都是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领域。从薄弱落后到全县前列,郧西县香口乡在发展教育上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教育的发展最需要的是情怀。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一个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着这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展示着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出这个地方的全民素质。没有乡村教育的振兴,就不可能有乡村的真正振兴。

香口乡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立乡之本、强乡之基,用心用情办好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营造人人关心教育、处处尊重教师的氛围,充分显示了“功成有我”的责任和担当。当然,这个“我”,不是指某一个个体,也不是单纯的某一个群体,是党委政府统筹推动的执政理念、是各级领导重视上下一条心的支持、是全体教职员工同向发力的拼搏精神、是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坚守教育情怀,支持教育发展,激发了从教者更大的热情。

教育更是一场修行,对教师而言是修心,对执政者而言是情怀,是掷地有声的行动,是矢志不渝的追求。如何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地方党委政府一项沉甸甸的使命。

教育情怀是一种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无私而炽热的真挚感情,是一种超越物质和名利的最高境界。

仁爱之心是教育的深厚底色和活力基因,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我们要厚植育人情怀,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做烛照心灵的点灯人、传递正能量的追梦者,更要用仁爱去守望成长,让每一个生命不荒凉、不孤独、不冷漠。

著名学者崔卫平教授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教育便怎么样!我们是什么,教育便是什么!坚守教育情怀,静待一树花开,我们的教育,就有了诗和远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