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依依,碧水潺潺
阳光洒落,笑语盈田
肩负时代重任,我们勇往直前
青春汇聚彝良,携手筑梦未来
2024年7月15日至8月4日,中南大学“湘遇彝良,青春筑梦”乡村振兴支教实践团奔赴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花桥小学,开展为期近三周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简介
中南大学“湘遇彝良,青春筑梦”支教团队深入山区助学
中南大学“湘遇彝良,青春筑梦”三下乡乡村振兴支教团队由18名成员,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商学等多个学科背景。他们带着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和对山区孩子们的深厚情感,于2024年夏季前往位于云南省彝良县的花桥小学,开展为期三周的支教活动。
在这次支教活动中,团队成员将充分利用各自的学术专长与教学技巧,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外,他们还将组织科学、艺术工作坊、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支教团队还计划与当地的教师和社区密切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山区孩子的教育模式。他们希望通过定期的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增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湘遇彝良,青春筑梦”不仅是支教团队的口号,更是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坚定承诺。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就能走出大山,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师生见面会
7月15日的清晨,阳光洒满云南省彝良县花桥小学,中南大学“湘遇彝良”三下乡乡村振兴支教团队在这里举行师生见面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花桥小学校长、中南大学“湘遇彝良”实践团队全体成员、35名花桥小学的学生代表以及部分家长。
花桥小学的校长毛付洪首先致欢迎辞,他对支教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通过此次支教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花桥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新的动力。
接着,中南大学“湘遇彝良,青春筑梦”支教实践团的队长李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向花桥小学的师生们介绍了支教团队的成员和此行的目的。他表示,团队将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花桥小学的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助力孩子们全面发展。
在队长发言后,中南大学“湘遇彝良,青春筑梦”乡村振兴支教实践团组织了两场重要的会议——家长会与师生会,旨在加强家校联系,确保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家长会上,支教团队首先向家长们简要介绍了活动的基本信息,包括活动目的、课程设置、安全保障措施等。同时,团队成员也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让家长们对支教团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通过这一环节,家长们纷纷表示对支教活动的支持和信任。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支教团队还发放了通知单,收集了学生的家庭信息。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保障学生在活动期间的安全,也为后续的家校沟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沟通过程中,支教团队注意到部分家长学历偏低、受教育程度有限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团队成员以更加细致、耐心的态度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努力消除家长的疑虑和担忧。通过深入的交流,家长们逐渐理解并接受了支教团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家校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师生会也在热烈而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支教团队的成员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自己和所教授的课程。学生们则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支教活动的期待。
在互动环节,支教团队的成员们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支教生活充满了期待。
花桥小学的老师代表林老师也在师生会上发言。她首先对支教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提到:“支教团队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拓宽视野。”
通过家长会和师生会的顺利举行,中南大学“湘遇彝良,青春筑梦”乡村振兴支教实践团与花桥小学的师生及家长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不仅为接下来的支教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展望未来,支教团队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为彝良地区的教育事业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绳家天 赵轩宇 韩婧安 张瑞馨 徐影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