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协缘溪行支教队在支教之余来到了广宗县沙丘美陶坊,调研河北省级非遗“泥人张”,探寻传统泥塑技艺的绚烂光芒。
沙丘美陶坊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会员单位,2021年被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里已经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陶坊以生产“盆景、假山、水族”装饰件等高温陶瓷彩釉产品为主,是由民间艺人吸收各地艺术风格及制作工艺,加上自己独到创作而成。产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玲珑剔透、色彩明快,造型古朴典雅,色彩明快,质地坚硬永不褪色。
跟随坊主张旭先生的脚步,我们首先来到了刚刚开馆不久的张建勋艺术馆进行参观学习。在这里,全方位地展示着张老先生一生中所创造的非凡艺术成就。馆内陈列着众多由张老先生亲手创作的绘画与泥塑作品,那些绘画,色彩绚丽、笔触细腻,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那些泥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张老先生的匠心独运。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他深厚的艺术造诣,更能感受到他对艺术的那份炽热与执着。
图为张建勋创作的绘画与泥塑作品。张芷菱供图
如今,张建勋先生的儿子张跃士承父业,刻苦钻研泥塑技艺,已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他的儿子张旭在园林设计专业毕业后,也投身于园林盆景的研发事业。现任坊主张旭不仅继续传承家族技艺,还在沙丘美陶坊中增设了张建勋艺术馆,用以纪念祖父的艺术成就。
在参观完艺术馆后,调研团队进入了泥塑工厂,亲身体验泥塑技艺的制作过程。在生产线上,工人们心无旁骛地捏塑着泥塑的每一个部位,细致入微,全神贯注,为泥塑赋予了灵动的灵魂。之后,这些泥塑将被送去晾晒、上釉、烧成等工序,最终成为一件件充满独特魅力和情感的艺术品。这些泥塑制作过程复杂,通常需要经过八道工序。为了确保泥塑的色彩鲜艳永不褪色,沙丘美陶坊在原料中加入了石英等五种不同的材料,并经过特殊的烧制工艺。这种独特的工艺使得每一件作品都能历久弥新,展现出泥塑的独特艺术价值。
图为工人正在制作泥塑。任彬供图
图为缘溪行队员体验泥塑技艺。张润心供图
在成品展馆,调研团队见证了历经繁复工序后诞生的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塑形象。这些泥塑不仅制作精良,美轮美奂,而且价格实惠,深受消费者喜爱。沙丘美陶坊生产的泥塑主要以“盆景、假山、水族”装饰件为主,销往全国各地,广受市场欢迎。此外,这里还承担着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经常接待学生参观体验,传承泥塑技艺。
最后,张旭老师还请来了自己的父亲张跃士先生与我们面对面交流,为我们更加详细地介绍泥塑工艺。张跃士介绍道,沙丘美陶坊主要生产包括盆景、假山和水族装饰件在内的高温陶瓷彩釉产品。这些产品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张跃士还强调,沙丘美陶坊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重要的非遗文化宣传和教育场所。这里经常接待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致力于泥塑技艺的传承与弘扬。同时,沙丘美陶坊还为当地的待业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在推动扶贫脱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为缘溪行队员与张跃士先生交流。周伯翰供图
沙丘美陶坊的泥塑作品仿佛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匠人们的坚守与传承,更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让非遗之花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凋零。
图为缘溪行队员在沙丘美陶坊的合影。王诗瑶供图
崔嘉怡 王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