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通江: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丰景独好”

来源:东方网    2024-08-15 15:33
来源: 东方网
2024-08-15 15: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果子长得好,价钱也高,我们农民种枳壳都有信心。”8月8日,在巴中市通江县青峪镇青龙石村的枳壳种植园里,漫山遍野的枳壳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枳壳挂满了枝头。村民李永林和家人忙碌地穿梭在果树间,麻利地摘下一个个饱满圆润的枳壳果实,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我们村种植枳壳都有上百年历史了,以前价格低、销路窄,我们老百姓又不懂管护,把枳壳当成‘懒庄稼’来对待。”李永林笑着说,现在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有县里的专业技术人员推荐新品种、新技术,枳壳不仅产量高,销路也有了保障,每家每户大约有3-5万元的收入,大家种植枳壳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近年来,青龙石村将枳壳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头戏”,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由村集体经济负责枳壳统一栽植、统一购销,群众负责全程管护、收获,同时参与分红。目前青龙石村共种植枳壳1630亩,50%以上都实现了投产创收。

“目前,我们已经收获枳壳80余吨,总产值达到了30余万元,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左右,带动百姓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青峪镇青龙石村党支部书记闫旭介绍称。

另一边,一场繁忙的劳作也正在上演。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对采摘回来的新鲜枳壳进行切片、晾晒、烘干等初加工处理。经过72小时的精心烘焙,这些枳壳果实就会变成极具价值的中药材原材料——枳壳干片,经过分装打包后,通过物流销往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

“截至目前,全镇共种植枳壳18077.8亩,产值达到1200余万元。”青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蔡佳林表示,“我们将持续推动枳壳产业扩面提质,加大技术培训,引导广大农户规范种植,持续抓好品种推广、种植销售、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不断擦亮道地药材枳壳产业金字招牌,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而在距离七十多公里的广纳镇构花坪村、毓桂山村集体经济辣椒产业园里,一垄垄郁郁葱葱的辣椒树长势旺盛,一簇簇火红鲜活的辣椒挂满枝头,甚是喜人。村民们抢抓农时和晴好天气,在辣椒地里热火朝天地采摘、搬运、装车,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今年共发展了100余亩朝天椒集体产业,每天有20多名工人在辣椒基地采摘辣椒,每天采摘量达1000余斤,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辣椒产业可收入20余万元。”构花坪村党委书记赵海雄说。

据了解,构花坪村、毓桂山村辣椒种植共计250余亩,主要供应给本地市场及县城餐饮店,今年将创新通过直播带货方式,为本地农产品打开销路。同时,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园内雇佣了数名本地村民进行种植、施肥以及田间管理,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有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务工难的问题,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提升”。

“每天在辣椒基地能收入80到100元,离家近,很方便,还照顾了孙子。”说起在家门口务工带来的收入,构花坪村村民杜茂明欣喜不已。

近年来,广纳镇始终坚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规模流转土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大力发展辣椒、青花椒、富硒兔等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镇多业”的发展模式,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更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

“今年辣椒丰产,亩产可达2000斤左右,预计总产值达63万余元。”广纳镇党委书记张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精细管理、产销渠道上下功夫,通过‘电商+’赋能村集体经济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江县不断做优农业产业,让农民有盼头。全链条发展通江银耳、茶叶、青峪猪等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先后回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办经济实体325个,带动培育家庭农场1000余家,提供岗位2万余个,园区内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通江县还积极采取政策激励、金融帮扶、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零散地块,聚焦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山地梅花鸡、富硒兔等特色种养和“庭院经济”,以“大产业”带“小农户”方式帮助脱贫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符理 刘玉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