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湘锡,奔赴青山之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青火支教团赴湖南炎陵开展乡村振兴支教活动

来源:东方网    2024-08-16 12:55
来源: 东方网
2024-08-16 12: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推进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育靠教育,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青火支教”社会实践团饱含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于2024年8月赴湖南省株洲市水口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团队专业特长,与校方领导共同组织当地60余名学生开展为期21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8月2日,在水口镇中心小学的朱家祠内,水口镇团委书记覃宇轩一行主持开展交流会,鼓励在场的青年支教者们,要将朱家祠所承载的水口红色文化根植于心,将这份革命精神铭记于怀,借本次三下乡活动,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播给更多的孩子,使之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实践团与水口镇团委书记覃宇轩一行交流会现场)

教育蓝:五育并举齐头进,素质教育筑根基

实践团秉持着“德育为首,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动为本”的育人理念,凭借团队成员的专业所学开设了一系列五育课程,并融合了设计专业特色。

德育课上,团队聚焦时代热点打造“双碳”视角下的环保创意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美育课上,团队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乡村美育支教新路径,为美育教育注入新活力,开设传统剪纸、扎染漆扇、梅山傩戏面具等多门美术课程,结合当地非遗文化推出“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课程,借力学院学科优势引入“艺起童行”设计学科背景特色课程。科普课上,实践团带领学生们上天、入地、下海、登极,遨游于自然界,探索自然知识和科学现象,学习其中奥秘,开拓自身兴趣;心理课上,学生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无限畅想自己的未来;户外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坚韧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音乐课上稚嫩的童声隐隐回荡在校园;舞蹈课上轻盈的身姿随着节奏跃动,孩子们的每一个转身和跳跃都像是在绘制一幅流动曼妙的画卷......

实践团以五育并举作为教学目标,推进实施“教师亮点—教学主张—教学特色”三大高光工程,着手研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教学交互设计,使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五育素养。

民族黄:采民族认同之色,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为追溯中华文明的历史印记,坚定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实践团前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的炎帝陵举行瞻仰活动。炎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农耕文化的发祥。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追求何种理想,炎帝精神如同一股巨大的引力,跨越时空的界限,将炎黄子孙永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植于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基因中。

(实践团前往炎帝陵举行瞻仰活动)

实践团汲取炎帝神话传说与当地农耕文化的丰富养分,与炎陵县水口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合作,共同设计了农邦佑、草邦医、桃邦乐、瓷邦佑四款炎帝卡通形象公仔,分别象征农耕文明、神农尝百草、炎陵黄桃、瓷器。实践团与孩子们在设计过程中探讨,相互启发,以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和极具象征性的艺术符号,展现炎陵的地方特色的同时,播布炎帝的聪明智慧与进取精神。

(四款炎帝卡通形象公仔)

将炎帝的传奇故事带入课堂,在实践团耐心地示范和指导下,通过生动的手工创作,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孩子们在动手中了解炎帝的聪明智慧,也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

助农绿:每一个黄桃都有一颗红色的心

炎陵黄桃自1987年由上海引进,历经近40年的培育发展,从“脱贫果”到“振兴果”,从“一枝独秀”到“群芳竞艳”,从县域特色到国家品牌,炎陵黄桃产业的发展让炎陵百姓走上了安居乐业的康庄大道。团队成员走访果林,亲历黄桃的种植与收获,参观黄桃分拣中心,深入探寻黄桃产业的核心脉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的活力与力量。

在黄桃分拣销售市场,团队成员见证着机械包装分拣的现代化流程,不禁感叹科技的进步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包装,黄桃以最佳的状态被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科技兴农、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炎陵黄桃的故事,承载着炎陵农业的希望与梦想,在科技和政府的双重助力下,炎陵黄桃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典范。

(实践团前往黄桃分拣销售市场进行调研)

以文促创,设计赋能

以文促创,以创彰文,通过创新与设计增强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团队成员以红色革命文化、炎帝神话、地方特产为灵感,结合现代技术,为当地打造一批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创作品,以文化为纽带,连接城乡,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系列文创设计展示)

实践团通过数字赋能、以文促融服务乡建乡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力量。用爱助力革命老区教育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江南设计的青春力量。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和团省委、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关工作要求,立足办学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有效开展“四美四育”实践育人工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引领青年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同向同行。(吴雨琛、万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