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童”行——民族团结新疆行,“童”心共筑中国梦

来源:东方网    2024-08-17 13:11
来源: 东方网
2024-08-17 13: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红古绿”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走进新疆阿克陶县恰尔隆镇昆仑佳苑小学,发挥专业特色,通过授课式、合作式、游戏式的教学活动,开展爱国主义、美育教育、反诈教育等多主题课程,为昆仑佳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暑期。

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共融万载情

当实践队员们踏入孩子们的教室,实践队员们摇身一变,成为了美育导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丰富多彩的故事。他们强调了“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到各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感。从汉族的传统服饰唐装,到维吾尔族的艳丽艾德莱斯绸;从蒙古族的马背文化,到藏族的雪域风情……每一件传统服饰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示了各民族的独特魅力。这些生动的讲述和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美育美,艺润童心

实践队员们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协助孩子们进行美术绘画活动,将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转化为红色教育资源,展现了美育教育的思想深度、人文关怀和实践价值。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手中的画笔似乎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他们将庄严的国旗、璀璨的党徽、喜庆的灯笼以及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巧妙融合,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实践队员们巧妙地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实现了以美育促进“心育”的教学目标,增强了乡村孩子们在艺术领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创意无界绘赣情,童心扇石展新篇

随着午后阳光的洒落,队员们引导着充满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孩童们,步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艺术创作之旅。此次,他们的画布不再是传统的纸张,而是具有独特质感的扇面和当地特色石头,这更加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在扇面和石头上作画,是对孩子们耐心与技巧的双重考验,他们或细致勾勒、或大胆泼墨,将红色景点及江西援疆的深厚情谊融入其中。从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身影,到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巍峨身姿;从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到飘扬的五星红旗。一幅幅画作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艺术才华,更成为了传递文化、铭记历史的独特媒介。

反诈知识入童心,安全防线共筑成

为使反诈知识深入人心,实践队员们设计了反诈骗宣传手册,并策划了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开展“真假电话大挑战”的活动,通过模拟各种诈骗电话的场景,例如冒充公检法、中奖诈骗等,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识别诈骗电话的特征。每当孩子们成功识破一个诈骗电话时,都会引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团队成员们还利用动画视频、情景剧播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诈骗案例及其危害,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反诈骗教育。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反诈骗知识无声地渗透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设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少年强则国强。实践队员们将持续为各民族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关爱和帮助,让少数民族的孩子们也能在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丰富情感表达和提升审美情趣,让孩子与美同行,助力乡村美育发展。(文/陈烨、周颖、张洁如 图/胡清华、袁海辉、管辅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