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青年力”——临沂大学研究生党员三下乡探寻沂蒙红色文化

来源:东方网    2024-08-19 10:12
来源: 东方网
2024-08-19 1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党支部“青年党员探沂蒙,躬行实践建新功”社会实践团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前往临沂市兰陵县,依托临沂大学首批党建特色品牌“党旗下的‘青年力’”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想”,青年一代有理想,感悟革命精神,扬帆党员先锋新征程。

实践团走进兰陵县代村村史馆,见证了王传喜书记以党员之志,引领村民共绘脱贫致富蓝图,实现由贫困村建设成为村集体纯收入过亿元模范村的过程。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代村过去的一切都被陈列在村史馆里,铭记在人们心中。实践团成员杨友铖表示:“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今后必将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我之青春记录祖国之青春,以我之奋斗描绘乡村振兴之壮美!”

青年“说”,青年一代敢担当,传递理论之声,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 实践团与潍坊学院“星火燎原,红心铸魂”志愿宣讲团联合开展系列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录制实景微党课,为临沂市小学生学习观光团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理论宣讲,在祖国花朵的心灵中埋下红色炽热的种子,以青年之声弘扬时代之音。

在“兰陵·中国知青村”,实践团成员缓缓走进波澜壮阔的知青岁月,为了重温那段令新中国同龄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和艰苦奋斗的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实践团在“中国知青馆”开展话剧小剧场活动,录制《当年知青》实景小话剧,引领青年党员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

青年“做”,青年一代能吃苦,赓续红色血脉,谱写勇毅前行新篇章。 为深入调研乡村振兴发展成就,实践团深入基层,在兰陵县南桥镇官家桥村、后曈村开展“致敬驻村第一书记,汲取青春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交流座谈会,两位“驻村第一书记”与团队成员介绍基层组织建设、村史村情等情况;参观学习由返村青年创办的“领耀园艺植物种植基地”;采访调研村民对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与幸福感。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引领青年党员增强服务意识,以实干担当献礼美好时代,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

随后队员走访慰问“光荣在党50年”退伍老党员任广生,聆听老党员入党、在党故事,任老深情寄语实践团青年党员:“希望你们能把党的事业传承好,让红色血脉永远流淌。”实践团成员们郑重承诺,定将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图为实践团探访慰问老党员任广生于洁摄

青年“创”,青年一代肯奋斗,探索科技赋能,创新点亮富强新时代。 实践团走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华夏菜园、蔬菜园艺馆、中华兰花馆、农业科技馆。参观学习智能温室和农业实验区,了解温控系统、精准灌溉和土壤管理等先进技术,深入调研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前景,为课题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在山东固邦产业园区,实践团成员与研发人员探讨化学新材料在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高校是实现创新的源头,企业是承载创新的主体,实地调研更激发出实践团成员们的科研动力,做有用的科研,探索科技赋能时代路径,砥砺强国之志。

图为实践团与山东固邦产业园区研发人员交流 于洁摄

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让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变为“行走的大思政课堂”,青年们未来定会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团队名称:“青年党员探沂蒙,躬行实践建新功”研究生党支部社会实践团

实践时间:2024年7月31日-8月3日

实践地点: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指导教师:高克甫

团队成员:杨友铖、袁昊明、郑鸿勇、张世鑫、李润林、薛兴明、孙灵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