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村民数字素养治理是乡村振兴、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引擎,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题中之义。据相关研究报告,我国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较低,农村数字鸿沟问题突出,亟待解决。
为探寻数字发展下村民的数字素养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南京师范大学“乡”遇新媒,共创新“象”团队暑期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余村开展“扶智亦扶志,青春新献礼”——“数字中国”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余村,隶属于安吉县天荒坪镇,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及余村坞而得名。全村三面环山,北高南低,西起东伏。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余村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变革。从基础设施的升级到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2005年至2022年,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91万元上升到1305万元,人均收入从8732元上升到64863元。
2022年9月,余村提出建设全国首个全要素零碳乡村,谋划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零碳乡村建设模式;至2027年,实现碳中和,成为国内首个全要素零碳乡村样板;至2030年,实现碳资产盈利,成为零碳未来乡村全球样板和零碳乡村生态共富样板。至此,余村踏上了探索具有全国示范性及国际引领性的零碳乡村发展新征程,为全球生态村建设掀起了新的挑战。
从余村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余村居民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这有利于新技术和信息化服务的推广。此外,创新行动者的力量较为强大,显示出引领旅游村创新和促进旅游发展的潜力。2024年7月10日,队员梁蔡航、刘依晨、杜亦菲前往余村青来集进行实地调研。
2023年,天荒坪镇积极响应省市县关于青年人才的战略部署,以“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大余村建设为契机,以余村为样板,重构逆城市化大场景乡村优势,在余村创新建设青年人才社区。“致力于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建造一个创业生活理想之地,吸引青年人才集聚乡村,助力青年人才的事业人生梦和未来乡村振兴梦。”安吉县委常委、天荒坪镇党委书记贺苗说道。天荒坪镇与杭州云梯科技有限公司、爱才集团、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等十家公司签约,标志十家乡创企业成为首批入驻“青来集”的企业。此外,余村“大自然工位”计划同期发布。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实践队员们逐一参观展厅,具体了解“青来集”项目。“青来集”项目是余村青年人才社区核心启动区,项目总占地面积80亩,内有建筑26栋,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青来集”园区总投资1亿元,共占地80亩,改造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内有建筑26栋,是一个集综合服务、办公住宿、休闲娱乐、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以整合链接新经济、新文旅、新农业三大产业延伸项目、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凝聚乡村社区为使命,打造和拓宽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为体系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为吸引众多有志之士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青来集推行全球合伙人计划,招募喜欢且热爱乡村,愿意留在乡村的青年,实现青年和乡村的双向奔赴。数字游民和云村民参与共同探索数字时代下的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寻找新解法,打破城乡壁垒。同时,为建立更多元、更便捷的桥梁,探索“新质原乡”生产力,政府、合伙人、村民,运营方和智库五方共创青年入乡的落地模式,让新业态创造新价值,商业业态给青年来到乡村带来消费新场景;新经济引领新未来,数字化赋能乡村商业新场景;新互动重塑新环境:指的是新老融合产生的新互动,让更多青年关注到生态文明。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将智慧和热情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为余村注入新鲜的血液。“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青年返乡创业过程中,青年们不仅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同时通过参与乡村治理等项目,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营造美好乡村新场景。
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秉持“扶智亦扶志”的初心,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成长。他们深知,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提升,更是精神与文化的重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队员们将积极参与到更多的乡村调研和实践活动中,以更加深入的方式了解乡村的需求与挑战,通过开展数字素养培训、提供技术支持等具体行动,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队员们也期待通过自身的努力,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事业,为实现数字中国的美好愿景贡献青春力量。(文字:杜亦菲、梁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