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翰墨筑桥梁,匠心丹青绘团结

来源:东方网    2024-08-20 16:20
来源: 东方网
2024-08-20 16: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7月19日,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山海情”民族团结实践团再次深入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百灵社区,为少数民族学生精心策划了系列美育课堂。活动旨在以艺术为纽带,让美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翰墨传情,以笔为媒,共筑中华民族团结桥。在毛笔字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从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讲起,对如何握笔以及如何下笔进行示范讲解,手把手教学。通过学习写毛笔字,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书法的魅力,也让他们在书写中更加坚定了传承文化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讲授软笔书法的基本知识 

巧手匠心,DIY共绘,深化中华民族团结情。创作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别出心裁地采用了“知识问答+图文展示”的形式,为孩子们现场普及了关于民族服饰色彩搭配等相关知识,引导孩子们领略中华民族的多彩魅力。在帆布包涂鸦环节中,小朋友们沉浸在创作的喜悦当中,一笔一划用心勾勒着多彩的民族服饰图案。

小朋友上台回答问题

孩子们通过参与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书法与绘画美育课,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深厚的民族团结意识。

下一步,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山海情”民族团结实践团将继续以美育课程为桥梁,激发少年艺术梦想,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共绘美育与文化交融的新画卷,书写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