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遗之匙,启共富之路”——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峇溪村暑期实践活动

来源:东方网    2024-08-21 11:08
来源: 东方网
2024-08-21 11: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非遗,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闪耀着智慧与传承之光。 目前,我国非遗保护传承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活态保护传承非遗 ,助力文化振兴,推动共同富裕,让非遗在实践中传承发展,才能为非遗注入满满生命力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织”愿青春·共富实践团携手鉴湖学院手工印染艺术社,于这个夏天在浙江省天台县峇溪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万生进百企、钢铁筑脊梁”主题实践活动。

“织”愿青春·共富实践团

研学之旅-燃亮非遗传承炬

实践团充分发挥学校纺织四大专业优势,将专业知识融入活动策划。在暑期夏令营的研学之旅中,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传授扎染、拓染知识,孩子们亲手创造出独特作品,笑容灿烂,点燃了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通过鼓励孩子分享作品,吸引更多人关注,带动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创之行-续写文化传承谱

在文创之行中,团队精心策划手工体验活动,如非遗香囊制作和蓝染扇子创作,让村民与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每个人都成为文化传承者,深刻理解传统技艺背后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非遗市集-热闹非凡福满至

热闹非凡的非遗集市上,摆满特色产品和精美手工艺品。特别是扎染体验区,游客亲自动手,感受古老技艺的神奇,为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当地非遗文化,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网络直播:开启共富新征途

此外,实践团还利用数字媒体力量,制作短视频,开展网络直播。实时转播非遗活动,让广大观众同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促进直播经济发展,为村子开辟新机遇。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涵养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通。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多重功能价值,增强地区可持续发展活力,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三十天的实践中,实践团深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让更多人认识并热爱非遗文化,为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让古老技艺焕发生机。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结合村落特色开发更多非遗体验活动,推动文旅融合,为非遗传承和乡村共富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曹柯晓、孙泽曦、“织”愿青春·共富实践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