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码头镇:“黄河福地”百千万 续写码头“新篇章”

来源:东方网    2024-08-21 11:06
来源: 东方网
2024-08-21 11: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富裕农民、繁荣农村、强化农业的基础和关键。今年以来,码头镇依托镇域“千百万”资源优势,在创新实践中探寻发展路径,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谱写码头乡村振兴新篇章。

“百年枣园”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走进邹平市码头镇小邵家村,映入眼帘的是500余亩的百年枣园,其中共有枣树13000余株,年产圆铃枣近55万斤。据当地居民介绍,枣园内最古老的枣树已有400余岁,被称为“枣树之王”。

近年来,码头镇立足本地实际,坚定不移地把圆铃枣作为兴农富民的主导产业,强政策扶持、强科技助农、强品牌培育、强枣旅融合,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我们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目标人群、当地文化、运营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对现有闲置房屋进行高标准设计和建设,打造出10余家独具沿黄特色的“枣园人家”主题民宿。”码头镇小邵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阳说。

据了解,码头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百年枣园”开展了一系列“打枣节”“旅游帐篷节”等文化体验活动,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结合村内的“皇井”“御枣”传说,形成极富当地特色的“枣文化”产业链,使“百年枣园”旅游文化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千亩蝉林”撑起共富产业“新局面”。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金蝉,在邹平又叫知了龟、知了猴,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金蝉的需求越来越高,野生金蝉的数量早已供不应求,使得金蝉价格直线上升,码头镇前安村嗅到了这一共富商机。

“2020年,我们村由党支部牵头成立码头镇前安金蝉养殖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金蝉养殖面积达到600余亩,入社成员已有30余人,涉及农户50余户,亩均纯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村集体年均增收约17万元。”金蝉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长合介绍。

前安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收购”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金蝉养殖产业研发、金蝉质量安全综合标准化全程管理等,不断延长金蝉养殖产业链,真正使金蝉养殖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金元宝”。

在前安村金蝉养殖成功案例下,码头镇围绕“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产业带动、乡村共富”工作思路,深耕“产业+”模式,带领成集、东站等村庄共同流转土地近400亩进行金蝉养殖,开创了“千亩蝉林·乡村共富”的新局面。

“万顷良田”开创土地服务“新天地”。

在码头镇高标准农田间,金码良田农民专业联合社社长任梦奎正指挥农机手进行飞防作业。任梦奎告诉采访人员,今年新添置了2台新机器,有了机械化的加持,为农户提供了全方位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

码头镇作为农业大镇,共拥有12万亩良田,针对当地实际,由镇域78个村联合成立了金码粮田农民专业联合社,为全镇提供育种、耕种、飞防等全方位农业服务。对于化肥农药销售,社内成员积极与上游农资供应商对接,开展高品质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的统购、统销、统配、统管业务,通过厂家直供减掉中间商环节,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切实开创镇域农业服务“新天地”。

“我们这定期都会有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提供选种、施肥等方面的指导,真正实现了农资、农技、农机的服务托管。”码头镇孟家桥村种粮大户孟祥岳对联合社服务表示肯定。(李晓伟 刘亚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