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国家三部联合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在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大作用。“美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挖掘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增强村民文化自信,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具有专业优势和相关技能加持,具有良好的普通话水平,能够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平台,以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作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生力军,以“推普”和“美育”为抓手,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实践。探索乡村振兴支教新模式,创新“推普+美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和“第二课堂”的课外活动,成立播音与主持社团,规范化建设校园广播站,在激发学生普通话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语言观、民族观、文化观。
2022年9月,西安外国语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接过志愿服务西部的接力棒,在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支教团成员薛俊杰、马坤服务于镇坪县初级中学,承担4个班(200余名学生)、3个学科(英语、历史、地理)的日常教学工作。
支教期间,两人创新“推普+美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乡村振兴支教新模式,在“第一课堂”发挥个人优势,引导学生讲好普通话;在“第二课堂”结合播音主持和语言专业背景,在服务地学校成立播音与主持社团,指导学生播音主持技巧,以“普通话+诗朗诵”的模式,借助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安康市“同讲普通话,筑梦新时代”主题演讲比赛等契机,以赛促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深植文化自信、感受语言之美、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为家人讲述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普通话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增进了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用学生的力量辐射带动家庭,进一步扩大“推普”范围和成效。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美育重要赋能,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作为基层“推普”的生力军,积极响应号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发挥专业优势,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平台,将“推普”和“美育”有机结合。成员在镇坪县初级中学的探索和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支教模式参考,具有显著成果,能够引领学生厚植文化自信、提升审美能力、多维全面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民族观、文化观。
(作者:西安外国语大学 薛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