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施工 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东方网    2024-08-29 12:37
来源: 东方网
2024-08-29 12: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上海二十冶承建的沙钢铸轧薄带高品质硅钢项目,通过高标准的文明工地建设,荣获了2023年度“张家港市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平安工地)”的殊荣。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的排头兵,上海二十冶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聚焦环境友好型工地建设,围绕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布局、规范管理、技术赋能等措施,为建筑工地注入了一抹“绿”。

现场布局规范化  绘制和谐蓝图

走进沙钢硅钢项目,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标准化的工地进出通道。这里配备了人脸识别通道和智能门禁系统,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包括人员进出登记、考勤、培训和施工交底等。路旁整齐地排列着景观树木和各类告示牌。进入项目部的小院,一座带有玻璃幕墙的二层临建小楼干净齐整,这栋建筑由高效保温隔热、可拆卸循环使用的集装箱搭建而成,小院内还自带走桥和曲水,展示了典雅的“江南”风貌。走廊上贴有励志、团结等名言警句和防止腐败廉洁奉公的宣传画。

走出项目部,其南侧是钢筋集中加工场,所有规格的钢筋在此统一剪裁,并定量送往施工现场,有效避免了各家各自为政的施工和材料堆放的杂乱无序,并有效节省了时间和场地。项目部的正西侧则是材料大库房,彩钢瓦围成的长方形院子内,各类钢管、钢板、管材和桥架被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井然有序。围墙上张贴的“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的红蓝黄绿字体,为工地增添了不少生气和文化氛围感。围墙右侧覆盖着绿网的区域远看似草坪,实际上是平整的土方堆放地,有效减少了扬尘。

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场、库房、作业棚、材料堆场等设施,都靠近现场已有的道路布置,大幅缩短了运输距离,节省了人力物力。每一寸土地都被明确划分功能与定位,物料堆放、道路规划、生活区域等布局无不体现规划者的匠心独运,如同精心布局的画作,营造文明整洁的生产环境还增加了美观度。

在这里,项目现场的总平面布置做到合理、紧凑,在满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项目不仅减少了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率更是高达95%。

科技赋能,绿色施工智慧化

绿色施工是标准化文明工地的重要亮点。为进一步提升施工文明水平,沙钢硅钢项目部以“安全、绿色、整洁、美观”为标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突出绿色工地的特色。首先,加强日常班前教育,深入贯彻安全文明施工理念,每天做到工完场清,安排专职人员对进出通道进行清扫,必要时配备水车洒水冲洗,定期安排专业清扫车对后场和施工通道进行系统清扫,营造文明整洁的生产环境;其次针对进出车辆的管理,项目部在现场设立了车辆冲洗系统,对进出车辆实行自动清洗,确保车辆上路时不带尘土,从而减少道路扬尘。同时,项目部还在围挡旁设置了扬尘与环境监测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现场的扬尘和噪音,并记录监测数据,以便及时预警和处理,从源头控制扬尘,致力于打造绿色文明工地;另外项目部在施工中优先选用环保材料,以减少扬尘污染,并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裸露土地上进行植树、撒草籽和覆盖绿网,注重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安全防护到位化铸就安全之盾

“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平安工地)”,绿色、环保是其形,安全有保障才是其魂。沙钢硅钢项目,无论公司领导还是现场管理人员将安全防护视为头等大事。进场之初,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制定计划、分区域负责,及时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通,过设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一岗双责制”“连带责任制”从源头上思想上抓起,让大家自觉自动遵守安全施工,夯实一线作业人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强化过程控制。走进施工区域,崭新厚实的密目安全网挂得严丝合缝,对高支模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的模板沉降、立杆轴力和杆件倾角、支架整体水平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有预警值、报警值,触发声光报警,为安全施工保驾护航,其监测数据直接对接二十冶集团项目管控信息平台,是公司“大后台”支撑项目“小前端”的有效链接。施工现场加大临时用电投入,确保用电安全,同时开展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通过设置施工警示标志、标牌等,不断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警钟长鸣,提高安全技能,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种种举措,为施工人员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之盾。

此次荣获称号,不仅是对项目团队努力的认可,更激励着公司不断追求更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未来,上海二十冶将继续秉持安全绿色生产理念,严格把控安全、质量和环保三大关卡,以高标准严要求保护好施工周边环境的同时,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打造精品工程,塑造品牌形象。(吴传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