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青阳镇:以路为媒 铺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东方网    2024-08-29 11:24
来源: 东方网
2024-08-29 11: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宜居的“必要条件”,也是乡村宜业的“先行资本”,而道路既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邹平市青阳镇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建设为总抓手,以推动“心安镇街”建设为着力点,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泥泞路”、打通“断头路”、扩建“隧道路”,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全力创优宜居宜业环境。

初秋的清晨,在邹平市青阳镇东窝陀村蜿蜒的山路上,几台施工车辆正在忙着给山路罩油,车辆的轰鸣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村民们纷纷前来帮忙,修路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我从四川嫁到东窝陀村30多年了,刚来的时候山上都是崎岖的羊肠小道,现在打通村头这条路,去邹平看病、孩子上学都很方便,我回娘家,20多分钟就能到邹平高铁站,以前想都不敢想。”东窝陀村民赵小莉说。

据了解,该条道路是东窝陀村旧环山路,经过改造提升,路面宽度达到8米,并配套建设围栏、警示标志等防护设施。路面铺设完成后,将最大程度解决群众“绕转堵”问题,群众出行环境得到改善,同时,该道路与桃花峪旅游风景区相串联,乡村旅游半径实现拓宽,并为村集体发展红芽香椿、酸枣叶茶等共富项目提供便利条件,助力小山村走上“振兴路”。

这几天,位于该镇最西头的西董村也掀起了修路的新高潮。在施工现场,除了大型混凝土车辆往来施工外,更多的是三轮车、小推车等小型工具运输混凝土和施工工具。

原来,这个村的主要道路早已全部硬化,今年,该村又投资100余万元,对全村所有道路进行硬化和提升,实现村庄道路硬化“全覆盖”。“我们村是个山村,道路起伏错落,很多胡同路面很窄,大型车辆进不去,村里党员群众自发出工出力,把家里的大车小辆用来修路,村民热情都很高,也是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出行环境,真正畅通群众幸福的‘最后一公里’。”西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焦其富说道。

近日,随着广富二号隧道顺利贯通,邹平市西青路(二期)广富隧道项目实现全线贯通,同时青阳镇至邹平西外环道路拓宽、铺油等作业也顺利完成,整个项目按计划有条不紊推进。“道路拓宽由原来的8米拓宽至12米,现已通车。隧道工程全长835米已施工完成,总工程预计11月中旬全部竣工通车。”西青路广富隧道(二期)项目现场负责人徐刚介绍说。

据了解,位于青阳镇与西董街道之间的西青路广富隧道(二期)项目是邹平市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广富集团继广富隧道(一期)之后,捐赠投资1.58亿元建设的又一项重大道路提升工程,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拓宽提升,同时又打通2个隧道,实现双幅双向通行,路线全长约2.4公里。“由广富投资建设的西青路,是一条充满情怀、惠及民生、引领发展的道路,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城乡路网,降低安全隐患,减缓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将进一步畅通物流渠道,优化高新区产业布局,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青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于淼说。(李晓伟 赵守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