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学子在一线调研中试解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难题

来源:东方网    2024-08-30 09:54
来源: 东方网
2024-08-30 09: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支持区域文旅发展,促进当地乡村振兴,8月1日—8月2日,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桂有石榴红又红”实践团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团队聚焦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和当地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参观当地产业示范园,深入乡村,调研玉林市传统村落发展模式,积极探究乡村旅游发展新方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青春活力。

沙田柚连续多年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在容县的种植历史悠久。8月1日,实践团前往容县石寨镇石寨村,实地参观沙田柚示范园。实践团首先向负责人了解沙田柚的生产模式。“我们示范园认证了绿色农产品,在农药使用方面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现在除草用的都是人工,这也给附近居民带来一些工作机会。”沙田柚示范园负责人说。

image.png

为进一步了解沙田柚的销售模式和品牌建设,实践团与示范园负责人进行访谈。团队了解到,该示范园沙田柚近年来开始接触网络直播、线上售卖等新销售模式,但主要还是通过线下经销商进行销售。负责人表示,网络销售的方式虽能被更多消费者看见,但网络主播像一阵风销售的时候来买,买完就走。不能给消费者呈现沙田柚的从开花、结果到成熟的过程,消费者被主播的流量所吸引,而对果子本身品质的信任度不高。

随后,实践团一行进入果林,近距离了解沙田柚生长状况。在与果林工人的交流中,团队了解到,沙田柚成熟在霜降,现在当务之急要把杂草除掉,紧接着还需要喷洒一轮药水。种植柚子等农产品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天气,降雨和持续高温都会对柚子收成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当前农产品种植的一大问题。

image.png

民族地区的发展关乎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为深入探索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8月2日,实践团前往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展开调研。鹏垌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不少传统村落遗址。团队首先与身边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游客们对鹏垌村的改变赞不绝口,鹏垌村以“文化+旅游+农业”的形式令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变美了、荷包变鼓了、幸福指数提升了,既保护了古村落资源,又实现了振兴发展。

image.png

随后实践团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了解古村发展规划,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前鹏垌村以生态田园、乡村文化遗产与传统手工艺等资源为依托,修复旧的老建筑、古街巷及秀美的田园风光,这些吸引了众多周边市民和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但现在也面临一个资金回流问题,鹏垌村是以承包的形式将土地流转到外包公司,前期建设投入巨大,目前资金回流显得乏力。调研结束,团队成员就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注重景区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以个性化塑造形成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提出建议。

image.png ?

“正是这些乡村的产业发展尝试,为我们国家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很多少数民族都居住在偏远交通不便地区,当地产业的发展才能为他们提供物质支撑。团队调研这些乡村的产业发展状况,在实践中引发乡村产业振兴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思考。”张婉怡说。

此次“桂有石榴红又红”实践团深入乡村产业,收集了大量素材和调研数据,实践团队将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为相关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以期为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李萍 任梦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