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非遗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新篇章

来源: 东方网
2024-09-01 15: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国家非遗和传统文化政策的温暖春风下,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传播党支部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于非遗和传统文化的教学与传播事业之中。党支部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党员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在校园里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坚实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核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血脉。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支部工作,需要我们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确提出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尊重,也是对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在党的文化思想指导下,我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非遗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播撒阳光,快乐自己》特色党课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李月莉(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深情阐述了音乐对弱势群体的积极影响,并分享了自己作为二胡教师在公益教学路上的坚持和努力。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展现了党员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风貌,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同时,她也号召党员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帮助弱势群体做出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党课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洗礼,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和启发。

王传闻主讲的《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特色党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王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吟诵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吟诵《静夜思》《岳阳楼记》等古文诗词,让同学们对吟诵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他的讲座如同一扇窗,让同学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一重要论断。

天青苑“戏剧进校园”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传统文化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形式的一种全新尝试。活动中,器乐合奏、古典舞、川剧行当展示、非遗传承人陈曦老师的长嘴壶《茶艺》表演以及川剧小丑戏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师生们得以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生机与活力,收获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川剧艺术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示,更是对校园文化自信的有力提升。它加深了党员和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让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展望未来,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传播党支部将继续秉承党的文化思想,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为非遗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将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文化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他们也将继续深化与涪城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校地合作,共同探索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路径、新方法。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党支部在新的征程中再创佳绩,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写下更加绚丽的篇章!(西南科技大学:罗嘉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