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青年弘扬黄河文化,传承石油精神

来源:东方网    2024-09-03 11:25
来源: 东方网
2024-09-03 11: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油海先锋”志愿服务队,以“保护生态环境,聚焦能源饭碗”为主题,赴东营市黄河文化馆、华八井纪念碑、万亩槐林、能源企业及周边社区,立足环境与能源、宣传与保护进行社会实践,贡献青年力量。

一、仰望胜利丰碑,传承石油精神

“油海先锋”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位于东营市东营区东营村的华八井纪念碑参观学习。华八井是进行石油资源普查的第八口探井,实践队员们仰望纪念碑,阅读走廊两侧记载的华八井历史,在这里,石油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仿佛再现,队员们来到此处看到这座“丰碑”,依旧能感受到前辈们那份滚烫热情,一股自豪感荡漾在心中。队员们更坚定了传承石油精神的信念。

二、走访能源企业,端牢能源饭碗

为深入了解石油行业的发展现状、探索能源发展之路。实践队队员先后赴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山东科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参观实习。新时代的采油厂已经是智能化工作,在采油的生产流程,从原油开采到输送,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最先进的技术,旨在为国家“奉献清洁能源”。在负责人的讲解下,队员们得知,如今的石油企业奉行“深挖绿色、清洁、循环的全要素潜力,应用绿色技术,探索绿色模式,推进并实现油气开发生产用能的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此次在企业进行的’石油工人工作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了我的党性修养和业务素质。”实践队员张连峻表示,作为一名石油人,未来会更潜心学习,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端牢能源饭碗。

三、探寻黄河足迹,弘扬家乡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不仅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更在新时代承载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重大使命。为深入了解黄河文化,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实践队队员来到了黄河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珍贵图像,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会以实际行动弘扬黄河文化,为保护黄河生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四、守护百里花香,坚定环保理念

美丽东营,绿色寻迹。 “油海先锋”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孤岛万亩槐树林。风雨飘摇绿浪浮动,万树槐花百里飘香。服务队的成员们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漫步槐树林中,队员们一边观赏着槐树的美丽,一边沿途清理着垃圾,槐树林的美丽让人震撼,在这里,队员们更加坚定生态保护的意义,思考如何用科学绿色的手段进行生态保护,通过这次实践,大家意识到“绿水青山”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五、开展防溺教育,同心守护生命

“水域无情须谨慎,防溺行动筑长城;生命璀璨莫轻弃,安全之弦永紧绷。”实践队员们前往龙潭社区进行防溺水宣传和教育。由于近日的暴雨,公园内原本的水位上升许多,已经漫过步行道。实践队队员对在水边玩耍的儿童及家长进行了防溺水宣传。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紧绷安全弦,积极进入周边社区开展防溺水宣传,以实际行动为守护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基层、惠及民众的实际行动,让学科智慧在广袤的基层土壤中绽放绚丽之花。下一步,“油海先锋”社会实践队将会继续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聚焦能源饭碗”两大维度,深入基层,参与实践,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深学细悟、笃信笃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篇章中贡献独属于石油人的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