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讲堂“晚清同光三剑客”诗歌讲座顺利举办

来源:东方网    2024-09-04 09:43
来源: 东方网
2024-09-04 09: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黄册库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档案库,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位于南京玄武湖梁洲。8月31日,玄武湖讲堂“晚清同光三剑客”诗歌讲座在这里顺利举办,活动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长江商学院客座教授、中华诗词协会特邀理事陆明远先生主讲。  

讲座上,陆教授介绍了流行于晚清同治与光绪年间的同光体诗派,分析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陆教授说,同光体诗派又按地域分为三个流派:一,浙派,因其代表人物沈曾植等人为浙江嘉兴人而得名。二,赣派,因其代表人物陈三立等人为江西修水人而得名。三,闽派,因其代表人物郑孝胥等人为福建福州人得名。沈、陈诗歌的主要风格是“生涩奥衍”,郑则是“清苍幽峭”。

随后,陆教授又分别以三人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为例,分别从题材、体裁、格律、音韵、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各个方面条分缕析,具体而详细地讲解了三人诗歌的艺术优长,并指出其不足之处。陆教授不无调侃地说:沈曾植的毛病是炫博,经史子集充斥诗中,如“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郑孝胥则是浅滑粗率,敷衍之句甚多,但也时呈精彩,如前清官服,穿靴戴帽,然帽若雨笠,靴似绑腿,一身官服大褂,今人称之僵尸服,唯一出彩处,则是胸前那块补丁,刺绣技艺精湛,图案也算有美感。前人谓陈三立能以旧格律纳新事物,也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然以其功力深厚,大多融化无痕,如寒门好女,巧于饰妆,虽略显俭涩而不露寒酸,故能青衫小帽,骑驴吟灞上,而沐浴于西风欧雨之中。

陆明远教授的讲座亦庄亦谐,非常精彩,赢得全场听众笑声掌声不断。本次讲座由金陵诗社社长、著名诗人来均先生主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