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川西,虽拥有生态之美、山川之秀,但交通闭塞,难掩民生之艰。8月30日,川青铁路黄胜关至镇江关段开通,不仅延续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传奇,更将“蜀道难”的千古难题,化作了“通途畅”的现实图景,这条“新天路”穿越云巅、破山而出,筑梦川西谱写富民之曲。
与“绿”同行,共筑“生态天路”。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川青铁路一路穿越多个珍稀濒危物种的主要集中栖息地和河流源头及水源补给区,选线采用“近而不进”原则,最大限度绕避保护区,实在无法绕避时采用长隧道、连续隧道群方式,无害化通过栖息地,同时开展野生动植物分布调查,设置隔离保护等。川青铁路宛若一条悠长的绿色诗篇,穿越层峦叠嶂,铺就一条与自然和谐共舞的“生态天路”。
伴“景”而生,织梦“振兴天路”。川青铁路“逢山开路,雨水架桥”,随着黄胜关至镇江关段通车,坐着高铁去九寨沟成为现实,九寨沟县成功进入成渝4小时经济圈,沿线各色农特产品依托川青铁路这条“快车道”便捷“出山”;此区段通车后,全国游客能更加便捷的将九寨沟、黄龙等景区的彩池、雪山、峡谷、森林等自然风景尽收眼底,拉动沿线旅游消费经济增长,助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川青铁路将众多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成为川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天路”。
以“民”为本,绘就“福祉天路”。川青铁路填补了川西北高原不通铁路的空白,对于沿线居民来说,是一条缩短与外界距离的希望之路,让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在成都到黄龙九寨沟最快1小时39分的速度下不再遥不可及;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成都东至黄胜关段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30列,最高时速按200公里运营,同时在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实施灵活折扣、差异化的市场化票价机制,为旅客提供更多选择。川青铁路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让人民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川青铁路这条“新天路”,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连接了沿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与远方上架起了一座通往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幸福桥梁,奋力把美好愿景变为发展实景。(图/党娅、文/鲁琳裕,万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