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控网成功举办“百微秒周期工控系统发布会暨工业实时控制技术研讨会”

来源:东方网    2024-09-06 15:17
来源: 东方网
2024-09-06 15: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4日,中国工控网在北京隆重举办了“百微秒周期工控系统发布会暨工业实时控制技术研讨会”,会议汇聚了工控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百微秒周期工控系统”最新成果的发布,并就工业实时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由中国工控网主办,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奥特思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工控系统作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周期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受限于操作系统、CPU和网络的基础能力限制,国内自研的工控系统控制周期普遍在毫秒级,制约了国产高端装备的精度和效率,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瓶颈之一。经过多年的攻关,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奥特思技术有限公司三家国内企业强强联手,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百微秒周期工控系统。该系统基于EtherCAT工业总线,实现了125微秒周期的实时工业控制,接近硬件性能的理论极限,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科环宇的望获实时Linux基于自主研发的硬实时调度器,对进程调度、内存管理和驱动程序进行了全栈优化,任务最大响应延迟不超过3微秒,通信任务抖动不超过8微秒;飞腾CPU提供了性能强大的计算核心、先进的多核设计、物理隔离的cache模块,让硬件具备更高的运算速度和更低的计算抖动;北京奥特思技术自主研发的IEC61131-3可编程软件AnyControl,支持标准的五种编程语言和多种通用工业通讯协议,通过深度优化的实时多任务调度机制,为控制系统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扩展性。三家公司通过联合攻关,突破百微秒控制周期工控系统的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操作系统、处理器和工业软件全链条自主可控。

百微秒周期的工控系统在我国的尖端仪器装备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在8纳米光刻机内部设备中,机头运动加速度如果达到32g,控制周期每降低1微秒,可以将控制精度提高0.15纳米;在工业母机中,对高精度加工件需要多次反复切削和打磨,控制周期每缩短一半,可以让加工效率提高2倍以上;在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中,如果将悬浮系统响应时间缩短到百微秒级别,可以将间隙波动控制在1毫米以内,大幅提升高铁能源效率和乘坐舒适性。

百微秒周期工控系统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工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制造业走上更先进、更智能的台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