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东方网    2024-09-09 12:02
来源: 东方网
2024-09-09 12: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重塑传统产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生态。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科技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在四川江安经济开发区宜宾天原海丰和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海丰和泰)集中控制大楼内,智能化、数字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工作人员透过屏幕就可控制设备参数;产品包装车间内,全负压运行,粉尘可控;3500平方米智能化仓储车间,能够根据订单自动化、准确化出入库……

自动一体化运作的正是海丰和泰年产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的生产线,海丰和泰作为目前全国仅有的几家规模化生产氯化法钛白粉的企业之一,更是获得“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等荣誉。

“我们的整个生产过程已全部实现数字化、自动化,以生产线为例,上面只有10余名巡检人员。”海丰和泰总经理罗小芳介绍,“通过海丰和泰与海丰和锐的产业协同,天原集团在江安经开区布局的氯钛一体化产业发展配套,独一无二。”

同时,江安县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绿色循环经济链条。依托氯碱化工传统产业基础优势,构建形成经开区内烧碱、氯气、碳酸酯、乙二醇物料循环,经开区外锂电材料、精制盐水物料循环的供应链条,实现物料利用循环;以琦丰能源、海丰和锐为热源核心,为天宜锂业、四川晟捷等8家企业提供蒸汽,实现热源资源共享,构建“企业污水—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体系—企业二次利用”水资源循环体系,实现能源利用循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形成“电石渣—再生水泥”“锂辉石—锂精矿—基础锂盐—锂渣—新型建材”的固废综合利用链条,实现固废利用循环,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驱动,跑出成果转化效率新速度。

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四川省高倍率锂电材料前驱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宾光原锂电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工程师邢王燕正在忙碌着,“过去的节奏是一年或半年时间开发一个新产品,但现在有些产品可能需要两个月时间就要从‘小试’做到‘吨级’”。邢王燕所在的四川省高倍率锂电材料前驱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高性能前驱体材料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我们团队现在的开发产品数量是比较多的,已经有14款实现了量产转化,还有7款能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实现立即转化。”邢王燕说,企业需要拥有源源不断的技术突破,实现整体行业的技术提升,同时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推出低成本或差异化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才能快人一步,把握先机。

宜宾光原锂电致力于科技研发,这只是江安县众多企业积极追求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安县积极落实技术改造支持政策,重点推动有潜力、有意愿、有实力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目前,江安经开区已创建15家高新企业,4家省级研发、孵化平台,成功培育海丰和锐、海丰和泰、宜宾光原锂电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逐步形成科技创新示范带动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催生新兴产业集聚新动能

除了对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外,江安县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新兴产业落户。通过以商招商、补链延链等方式,江安县成功吸引了众多化工企业的关联企业和新兴企业入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特色产业集群。

7月25日,江安县动力电池材料循环产业集群被纳入第二批(2024年度)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这无疑为江安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江安县动力电池材料循环产业集群目前共有企业15家,其中中小企业14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市级)2家。该集群坚持转型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四川时代在宜宾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1+N”空间布局,以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烧碱、盐酸产品开展锂电材料循环产业,形成了“烧碱+氢氧化锂+氢氧化镍钴锰”产业链和“基础锂盐+溶剂+锂电池溶液+正极材料”产业链,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这种产业集聚不仅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还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和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江安县委统战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