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中国高铁打破世界纪录!

来源:东方网    2024-09-11 11:09
来源: 东方网
2024-09-11 1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铁路,作为世界铁路后发先至的领跑者,其技术创新之路从未停歇。深江高铁珠江口隧道,在珠江口水域海底最深处106米,以“深江1号”盾构机为先锋,从东莞虎门向广州南沙方向成功掘进3590米。工程建成后,中国高铁将在百米海底飞驰,不仅刷新了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海底掘进的最深纪录,更为中国高铁的辉煌篇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壮举,不仅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巨大飞跃,更是中国高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的生动诠释。

1、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里程碑

中国高铁惊艳世界,每一次铁路科技的巅峰突破,都为中国铁路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从青藏铁路克服高寒缺氧、冻土施工等难题,到京沪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领跑全球,再到深江高铁珠江口隧道在百米海底的壮举,每一次突破都是对技术极限的艰险挑战,是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又一里程碑。“深江1号”盾构机,作为这一工程的“国之重器”,其设计、制造、调试到最终投入使用,无不凝聚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面对海底复杂的地质条件、高水压、强腐蚀等极端环境,建设者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以科技为刃,不断劈开技术难题的荆棘之路。这条隧道顺利实施,在盾构机技术、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我国后续水下盾构隧道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经验积累。

2、中国高铁精神的生动体现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中国高铁建设者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所展现出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从青藏高原的冻土带到东南沿海的软土地基,从崇山峻岭的艰难穿越到江河湖海的勇敢跨越,中国高铁的建设者们始终秉持着这种精神,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深江高铁珠江口隧道的建设,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面对海底施工的巨大挑战,建设者们没有丝毫畏惧,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壮举。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高铁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精神的生动写照。

3、为沿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江铁路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通车,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高速通道,它将极大地缩短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届时,深圳前海自贸片区与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将实现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与突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全球交通互联互通的加速推进,中国铁路将积极融入全球交通网络体系,为世界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连接世界、沟通未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石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