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按照“一年有变化、两年有进步、三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全力抓好扩内需、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等重点工作,推动“商贸强镇”成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永昌力量。
一、机制为先,面面俱到构建工作格局。
以创新机制改革为切入点,组建经济发展部将经济发展领域相关工作进行整合,下设营商环境组、项目建设组专项负责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突出大抓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集中年龄、学历、专业优势,将全镇近50%的人员编制倾斜到经济发展部,为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梳理人才需求清单,依托北川籍高校毕业生、县内高校等,定期举办人才沙龙、招才引智等活动,形成“村级后备人才库”,建立镇领导联系基层党支部工作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提供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为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提供后备力量。推行延时服务机制,切实服务市场经济主体发展,做到办事不跑空,有求马上来、有事马上办、问题马上好,向企业提供“保姆式”的一对一服务,重点抓好规下企业的升规培育。
二、主体为根,层层推进壮大市场主体。
聚焦“三农”工作,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融入旅游、文创、科技等业态,打造产业叠加、功能复合、智慧共享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综合体,助推城乡融合带动整个片区高质量发展。聚焦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深入挖掘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少年禹传奇》超级IP、通航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创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增长。聚焦县委“文旅兴县”发展思路,丰富旅游服务产品供给,加强文旅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旅游综合实力,以建设康养休闲旅游园区等为重点,加快推进镇域旅游项目建设,串联周边景区景点、特色村寨等旅游资源,打造“民俗风情” 等特色旅游线路和特色文化集市打卡点,不断提升旅游吸引力。
三、创新为养,细细滋润助力全面发展。
创新上门服务机制,完善领导班子、驻村(社区)干部市场主体培育责任清单和企业分类培育台账,班子成员和镇村干部“营商专员”,点对点做好上门服务、帮办代办、政策宣传等各项服务,全力加快市场主体“提质增量”“转企升规”,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原则,通过企业大走访、企业家座谈会等,开展政策解析、供需对接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设、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整合15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历年累积公益公积金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组建“强村公司”,通过激活农村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实施优质项目、专业运营管理,形成“产业+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联动增收模式,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优先雇用有劳动力的脱贫户监测户参与村级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