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也是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保证,必须把准思想政治工作主脉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要着力在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上下功夫、见到实效。
一、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性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的谋篇布局上突出整体性。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整体性,不是支离破碎的组合。只有立足整体性,才能实现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融合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众多要素和不同方面。新时代加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次立体、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因此,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内部各要素之间、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环节及相关工作之间的统筹协调,实现各司其职又同向同行,由“各自为政”向“协同联动”转变,凝聚各方力量着力破解综合性难题。第一,完善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第二,用好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教育和服务群众中的作用。第三,打造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充实优化兼职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工作队伍。第四,建立健全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
善用“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一,从课程建设上而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互动局面。第二,从纵向而言,要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总体设计,对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同步设计和一体规划,在保持整体性、关联性的同时,使不同学段体现各自教育特点有机衔接,以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目标,从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第三,就横向而言,持续探索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协同育人机制,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协同发挥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高校教师育人功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建立起一支包含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行政管理干部、研究生导师等在内的政工队伍,发挥育人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科研、管理、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协同育人效应,优化系统结构,相互配合衔接,从而使得青年人能够真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性建设
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与党的建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与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贯穿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共同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有力政治和思想保障。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才能形成强大动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需加强内部系统以及内外系统之间的协同配合。随着外部环境、教育对象、方法手段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理念和经验办法日显乏力,那种仅靠单一项目、力量和手段以及因分工过细、条块分割等原因造成协同不足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因此,需要突出各育人系统之间的共同作用,着力完善各育人系统协同攻关、联动协作、合力育人的体制机制,强化正向效应牵引、减少互斥内卷损耗、保持步调和谐一致,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形成有序的组织结构,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育人质量整体提升,朝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共同目标合力前进。
三、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性建设
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与新时代新使命不适应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筑牢基层基础、增强保障力量,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需要虚功实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把这项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以一体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协调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责任单位和参与单位都要明确各自的任务要求,逐一抓好落实,打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组合拳。第一,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的相互衔接、工作的具体实施、评估的反馈检查、经费的基础保障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共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第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和落实责任清单、定期分析报告制度、专题研究和学习的制度。要做到循序渐进、持续用力,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连贯性。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负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基层党组织要时刻绷紧思想政治工作这根弦,耐心细致做好党员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打好思想政治工作组合拳。
采取灵活多样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点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工作。其重点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年学生,因此要紧密结合当前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发展规律和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把握关键环节,灵活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发展问题,青年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样态与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息息相关。以青年学生为例,要解决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要拓展工作平台,借助“互联网+”,打造网络育人平台,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活动,吸引、培养熟悉网络、熟练运用新媒体的人才队伍,逐步建设起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阵地;二要完善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让“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实践育人”等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三要创新工作手段,综合运用课堂理论教育、社会实践锻炼、校园文化熏陶以及网络媒体引导等方式方法,灵活采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方法,增强教育实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感染力。
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衔接配套、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第一,从思想观念层面看,把治理的思维、观念和方式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结合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安排、中国发展实际、世界发展大势、青年学生特征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求,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衔接配套、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用制度化手段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实效性。第二,从具体实施层面看,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是嘴上喊喊、口里说说,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平台抓手来推进。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时代的进步、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改革、不同主体心理思想行为需求变化等,都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就要在观照实践经验与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凝练出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基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指标要素,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提供有效依据,可靠保证。
[作者系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部正高级经济师、副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