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企通:大规模、跨地域、多品类,项目类采购如何做好数字化建设?

来源:东方网    2024-09-12 09:37
来源: 东方网
2024-09-12 09: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项目型采购通常是针对一次性的、有明确开始和结束时间的项目,例如工程项目、研发项目或特殊项目等。项目型采购的重点是为了满足特定项目的需求而进行的采购活动,包括所需的工程、研发、物资、设备、服务、营销等,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项目型采购通常涉及较大金额的采购决策,合理的采购策略能够显著降低项目成本。研究表明,有效的项目型采购管理,企业能够实现5%~20%的成本节约,并降低供应链风险高达50%。 合理的项目型采购策略不仅能提高采购效率和准确性,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采购到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并能够按计划及时的提供采购保障,特别是在面对大规模、跨地域、多品类的项目时,是项目型采购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项目型采购业务的面临哪些挑战?

项目型采购业务通常涉及大量的物料和服务,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项目型采购的品类多样、繁杂

项目型采购物资品类复杂,可能会同时涉及工程、货物、服务多种类型,一般不具备长期、重复的采购特点,需要对采购物资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更高效低成本地管理采购物资

(2)采购时效性要求高

项目的具体实施有其整体时间规划与要求。采购业务是项目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做好采购工作,这给采购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3)项目型采购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

在不同的项目阶段,采购业务都可能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采购前期准备阶段,需求各方需根据项目规划及实际项目进展优化细化采购要求及供应商范围

(4)采购成本的不可控性

项目预算是项目支出的刚性要求,采购过程中需要以项目预算为参考标准执行,因此项目型采购对供方及采购品的选择更具挑战性,需要在有限的预算内综合供货周期、品质等多种因素选择最具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

(5)供应商变动大,稳定性弱

不同的项目,供应商也有所不同。供应商分散、多样性,企业难以有效识别供应商的资质、供货质量、履约能力等等,从而增加项目风险

2、 采购数字化建设,解决项目型采购难题

项目所需的设备、原料、分包、服务等物资采购,涉及供应商开发及审核、供应商选择、采购招标及询比价、采购合同谈判和签订、检验、出入库、开票及付款等环节。

针对上述采购物资复杂、时效性高、不确定因素较多、供应商变动大等痛点,做好项目型采购数字化设计,改善质量和效益,是项目型采购关键管理要素。

◆ 分类管理: 采用多元化品类管理策略,标准化采购流程。 针对采购物资繁杂问题,可以利用企企通采购数字化管理平台品类管理功能,将采购品类进行系统化分类,按照功能、用途、重要性等维度进行细分,不同类别的采购制定标准化的采购流程和规范,确保各类采购活动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 全程监控:对项目型采购业务进行闭环管理,实时监控。 通过企企通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确保采购团队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透明,实时共享需求、库存和交货状态,减少沟通延迟;对项目型采购业务全流程的闭环管控,涵盖项目规划、寻源定点和流程管控等等,确保业务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 信息共享:联合上游供应商形成群体模式,及时沟通。 企企通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能够监控市场变化和供应商表现,及时调整采购策略;通过建立灵活的供应链网络,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同时,设定供应商关键绩效指标(KPI)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供应商能够适应项目的变化,从而提升整体采购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 数据驱动:采购成本分析,项目总成本有效精确监管。 面对成本不可控问题,企企通采购数字化平台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包括材料成本、价格库、成本模型以及供应商风险等关键信息,能够实时跟踪和分析采购成本,识别潜在的成本波动来源,利用数据分析优化采购决策,确保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预算和资源分配,从而有效降低成本风险。

◆ 绩效评估:供应商分类管控识别履约能力,强供应商稳定性。 通过平台帮助企业建立全面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确保选择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供应商;其次,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促进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彼此的信任关系;此外还可以支持多元化的供应商管理策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从而提升整体供应链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3、 结语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项目型采购业务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 企企通 构建一站式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企业不仅能够实现采购流程的优化,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能力,还能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采购的潜力将被进一步挖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