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组织实践队,于2024年暑假期间赴重庆市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以“江韵电脉,绿能未来”为主题,将红色教育贯穿始终,了解新能源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相关应用,深掘电力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发挥实践育人重要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走好“寻根铸魂之路”和“科技强国之路”。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威老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曾福平教授、兼职辅导员苏大智带队指导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中,实践队成员们分别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三峡博物馆、凉亭变电站、重庆比亚迪弗迪电池研究院等地进行实地参访,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志愿服务,触摸电力脉搏,与一线技术人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问题。
科普宣教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重要活动形式。下午,实践队联合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爱心托管班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电力安全知识宣讲课。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电从哪里来的?电有什么危害吗?生活中如何安全用电?面对孩子们心中的疑问,实践队杨子为通过专业的讲解,以图片、播放动画、接触实验、电力知识问答等方式,让小朋友了解触电的危害和预防触电的方法,提醒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也在小朋友的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三峡是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次日上午,实践队探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深入了解三峡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成果。整座博物馆包罗万象,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到历代钱币演变,无不让人惊叹于长江文明之灿烂包容。其中“壮丽三峡”展区以数字化、沉浸式的布置展现三峡人和谐共生的人文理念、砥砺前行的进取精神、豪迈旷达的文化品性,为长江经济带及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
下午,实践队前往国家电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在检修中心,管理人员向实践队介绍了检修车间的详细情况,实践队员们得以直观看到设备的具体结构形态,弥补了在校理论学习的不足,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各个检修车间进行实地的了解和观摩。技术人员还为实践队介绍了变电检修中心的创新成果及变电检修中心的发展与展望。通过此次交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电力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的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品质,也认识到创新始于实践,只有结合实践提出问题,才能做到真正有意义的创新。
第三日上午,实践队走进重庆比亚迪弗迪电池研究院。实践队跟随工作人员从展厅开始了解弗迪电池的发展历史,学习新能源电池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装配车间的参观中,了解刀片电池的生产流程及“7大超级”。此次参观学习,为实践学员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新能源电池生产流程、专业技术及行业前景的绝佳平台。
在歌乐山深处的防空洞群里,藏着一座变电站——凉亭变电站。它穿越战火硝烟,历经艰苦创业,为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贡献着重庆力量。第三日下午,实践队走入这座大山深处的防空洞变电站。跟随讲解员走入狭窄的防空洞,实践队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意志和电力工业不懈的奋斗决心,感受一代代电力人矢志不渝推进党的电力事业的使命和担当。一路艰辛一路歌,“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争先奉献”的“凉亭精神”永不过时。
对于本次实践活动,2022级本科生苏珊感受颇深:作为本次前往重庆实践的队长,从前期通过文字了解实践地到真正走进实践中,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实践以“江韵电脉,绿能未来”为总导向,实践队重走革命道路,在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当代青年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抓住时代机遇。作为电气学子我们走进电力行业,在重庆比亚迪弗迪电池研究院和国家电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参观学习中,我直观感受到自动化的魅力所在,感悟科技创新为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注入关键动力的意义。凉亭变电站伴随着重庆电力的发展,一路艰辛一路歌,饱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共同讲述着电力人奋斗的传奇故事,使我感受颇深。
追寻红色记忆、聆听历史回响,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本次“江韵电脉,绿能未来”主题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收获颇丰。实践队员们从红岩汲取革命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接续砥砺奋斗,并在电力一线实地感受能源发展,落实了“走出课堂,身临其境”的学习理念,建立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桥梁,成员们清楚认识到电力青年肩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规划。电气学子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积极将个人研究和国家需求相结合,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彰显青年担当!(陈雄萍 何思源 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