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邢台社会实践团走访浆水镇,助力当地新农村建设

来源:东方网    2024-09-12 17:02
来源: 东方网
2024-09-12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传承好红色基因,助推浆水镇新农村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邢台社会实践团前往坡子峪村与下店村党群服务站进行调研。

坡子峪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西北4.5公里处,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实践团成员到达坡子峪村后采访了村史馆创办者马志英与李根庚臣老人。78岁的马志英是邢台市信都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退休干部,自幼受红色家风的熏陶,钻研种植技术,坚持义务授课,帮助村民通过种果树增产增收。为了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退休后他回到坡子峪村创办村史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马教授、马老师和马书记。马志英老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寄语实践团师生:“只有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办实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浆水中学退休教师李庚臣老人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坡子峪村村史馆。现场教学至动情处,老人忍不住落泪,他欣慰地表示,“革命江山代代传,看到你们,我感觉后继有人!”

下店村位于信都区西部,属浆水镇镇区。实践团成员同村支书马芳进行了深入交流。马书记详细介绍了下店村的基本情况和近年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下店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党员干部在整治工作中以身作则,模范发挥带头作用,下店村在村容村貌和乡村治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下店村建立了一条商业街并取名“拥军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当地红色基因。

实践团此次走访浆水当地基层收获颇丰,深刻感受到了红色基因在推动农村发展中的强大力量。相信在未来,浆水镇将继续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让乡村振兴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师生们也将把此次实践的经验和感悟带回校园,激励更多的人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