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精品而行,短剧推广规范化发展正当时

来源:东方网    2024-09-13 09:23
来源: 东方网
2024-09-13 09: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依托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短剧以其体量小、时长短、节奏快的特点,受到广大网民追捧。今年年初,几部现象级短剧相继播出,短剧行业相关话题数次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轻体量,高质量

“几分钟一集、上百集一部,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推进,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短剧不断刺激着观众的“多巴胺”,成为短视频领域的“新宠”

几年前,短剧还只是“爽文”领域的小众话题;如今,它已席卷各大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8月29日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微短剧用户规模已占网民整体的52.4%。根据相关统计,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较2022年增长267.65%,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元。

短剧,又被称为“网络微短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短”。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定义,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

当前,市面上的短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长视频软件上播放的横屏短剧,这类短剧除了在时长上比传统影视剧短一半左右,其他并无太大差异;第二类则是在短视频平台或社交媒体小程序中播放的短剧。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短剧都指后者。

形态上,部分短剧从“横屏”转向“竖屏”。这类短剧彻底改变从前传统影视剧的“横屏审美”,将播放比例置换为3∶4或9∶16的竖屏显示,方便用户从日常使用状态“无缝衔接”到观剧模式。著名的短剧拍摄地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影视城,也因此被网友幽默地称为“竖店”。

如今,短剧内容质量不断提升。曾经,短剧内容多为一系列“爆点”的简单集萃——有网友总结,短剧桥段不外乎“英雄救美”“苦情虐恋”等,有着“一味求爽”的粗放取向。此后,制作更为精良的短剧不断涌现,实现了流量“破圈”。例如,去年爆火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就用拟人化方式,讲述了一盏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国宝玉壶寻家的故事。该剧勾连起历史文化记忆,受到多方赞誉,2023年也被称为“短剧发展元年”。

传播上,短剧从“自立门户”转向“品牌进驻”。随着短剧热度持续走高,除了短剧制作公司与自媒体博主入局,各大品牌也纷纷发力,开始进军短剧市场。品牌方通过生产定制短剧,在剧情中植入产品内容,以此完成品牌的推广与转化,如护肤品牌“韩束”、餐饮品牌“饿了么”等。一些品牌的定制短剧播放量高达上亿甚至十亿,这一新赛道的成功也进一步说明短剧市场的巨大潜力。

新赛道,长赛道

短剧已成为视频行业新风口。然而,风靡背后,短剧市场仍存在一些亟待厘清和解决的问题。

“一开始还刷得津津有味,看多了就会发现都是相同的套路,甚至还有雷同的剧情,慢慢也就觉得腻了。”宋晴坦言,在发掘完一些优质剧目后,她对短剧的热情已大不如前。

目前,除头部精品外,大量短剧内容同质化严重、质量良莠不齐。曾在某短剧制作公司工作过的编辑小汤表示,体量偏小的公司并不严格要求使用原创剧本,编剧们只需要根据各大短剧平台的榜单,拉出一周爆款的题材,例如“母婴”“爱宠”等,再修改大纲和人物设定即可。

当下,短剧行业普遍仍采用“小成本挣快钱”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这一模式制作预算低、筹备时间短,花上3、5天“水”完剧本,不出一周就能完成拍摄和后期制作。这加剧了观众对短剧“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甚至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对短剧市场的良性发展造成冲击。

随着相关问题不断凸显,有关部门已积极探索常态化管理举措。今年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实施,并开展了一系列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许多违规作品被清理下线。短剧逐步告别野蛮生长,开始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精品化道路。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相关通知,短剧推广头部机构北京画中玉文化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短剧推广规范化,凭借丰富的短剧推广经验和新媒体互联网行业资源,与市面上100+的剧场方合作,同时拿到了V1短剧、果丹皮剧场、瑞网微视短剧的授权。截至目前,公司带领超万人实现短剧推广变现,并培养了近千名一级合作商拿到了版权,实现正版授权多渠道变现。

北京画中玉文化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短剧推广版权化,正规化,坚决打击盗版授权,为行业规范牵头,同时在近日受邀参与东盟微短剧创作与传播交流会,在会上北京画中玉文化有限公司等知名短剧推广机构表示:“将积极遵守行业准则,肩负起自身责任,为高质量短剧推广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