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一个是强壮筋骨,一个是塑造灵魂,也是乡村振兴当中容易操作的两个抓手。广宗县常阜村能被打造成中国京剧村,除了自身条件之外,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可谓功不可没。近年来,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牢牢抓住这一命题,坚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综合治理当中的作用,切实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不仅对当地今后的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了深远意义,也对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经验遵循。
一曲高腔唱不尽,几多感慨在心头。
近日,邢台市广宗县宗城宾馆礼堂内3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来自邢台市、广宗县以及周边县市的群众和戏曲爱好者齐聚一堂,通过沉浸式交流来领略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植入来涵养民风。
青衣嗓音犹如天籁之音,让人回味;老生唱腔宛如山水画卷,清脆悦耳;花脸声调高亢嘹亮,使人振奋。唱段中有的是饱含深情,令人感动至深;有的似山涧溪流,直击心灵深处。台上表演抑扬顿挫,台下掌声此起彼伏。
京剧交流演唱会现场(孟琴锋 摄)
这是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率领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评论家、国家一级演员和省市县乡村的戏迷票友在邢台市广宗县互动交流的生动场面。一场戏曲晚会,拉开了传统文化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培树等有机结合到了起来。
《中国京剧》杂志社主编张正贵说:基层是京剧艺术发展的沃土,今后,我们应该把互动交流变成常态,来一场“专业演员学习戏迷票友的执着,戏迷票友学习专业演员的技术”的双向奔赴。以此更好地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唱响广宗县文化赋能协奏曲。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座谈会现场(孔雅欣 摄)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河北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研究院和广宗县人民政府的战略合作,将以广宗县为试点,围绕京剧艺术传承发展、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传统艺术普及推广等建立了具体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京剧艺术在农村地区繁荣发展,共同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协议的落地实施倾注了研究院领导和研究人员的艰辛付出。
专家学者参观广宗县常阜村中国京剧村工地现场(孟琴锋 摄)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常阜村文化底蕴深厚,京剧文化突出,是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冉风亭的故乡,现在该村2300多人口中有一半是京剧爱好者且文武场齐全。得知此事后,研究院马不停蹄组织专家学者对该村进行周密调研,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和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对接,结合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对常阜村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规划,围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总原则,反复论证、多次磋商,最终形成了大家满意的以京剧特色为主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方案确定后,研究院便带领当地政府跑北京、下杭州、去山西参观学习,增进大家对文化产业的认同,提振大家对文化产业的信心,继而又通过广宗县京剧票友协会联系到冉风亭之子、京剧票友、企业家冉荣春,在研究院和县委县政府的动员下,冉荣春怀着对京剧艺术的痴迷和热爱,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3000多平米,建筑面积1527平米的集戏曲演出、京剧研讨、文化传播、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三层京剧大戏楼。对国粹艺术从城市走向农村、提升地方京剧文化艺术水平、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和产业带动具有深远的意义。今后将持续文化赋能打造戏曲爱好者的打卡地和邢台市文化旅游景区,多措并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研究院为文化赋能推进乡村文明,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改善提供了经验遵循。(文/孟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