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重“清”才能更“轻”

来源:东方网    2024-09-23 13:30
来源: 东方网
2024-09-23 13: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基层是直面群众的第一线,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不能被形式主义束缚着、羁绊着,只有聚焦基层干部所思所盼,敢于向违规借调、挂牌泛滥、错误思潮亮剑,才能让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抓落实、有更多精力办实事。

聚焦“违规借调”重“清退”,让基层“压力轻”。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是困扰基层的不良现象,甚至有的单位从县乡抽借调的干部超出本单位在编人数,使基层单位和干部都面临不小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杜绝“超期借调、随意借调、变相借调”现象,以干部“回归率”为基层打针“强心剂”,确保基层工作人员充沛、力量充足、保障充实,缓解基层干部身兼数职、压力山大的局面。

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规范基层事务职责准入制度和挂牌事项,从源头上加强审核把关,把职责扛起来、把牌子减下去、把服务提上来,真正让基层“无牌一身轻”。

聚焦“思想包袱”重“清除”,让干部“头脑轻”。思想上背着包袱就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思想上没有包袱就会放开手脚、大展拳脚。以前,一些干部身上或多或少存在“干得越多出错越多”的思想误区,产生了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畏难退缩、绕道而行的心态。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通过以下看上、反向评价和容错纠错机制,用好能上能下和“三个区分开来”,大胆鼓励改革创新者、全力支持干事创业者、澄清正名失实举报者,给干事者以总结经验、重整旗鼓的机会,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杨友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