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同故里 翰墨流芳
“平湖后生”,一个似乎很平常的词语,但却又饱含深意。说是平常,因为在常人看来,生于某地,自是某地后生,不足为奇。说是有深意,那是因为此四字来自于一代宗师李叔同的拳拳深情。由于母亲是平湖人,在23岁之时,李叔同便自篆印章“平湖后生”。自此,平湖情结伴随其一生。
今天的“平湖后生”里,除了对故乡的自豪,更有对李叔同精神意趣的神往。
01.盛开在江南的一枝莲
在平湖人的心中,李叔同是一朵圣洁的莲花。
前半生为名士,诗词文学、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无不精通,“二十文章惊海内”,那是怎样的气概。后半生做僧人,超然尘外,开成一朵名为“弘一”的莲花,隐于古寺深院,又是何等的“无上清凉”。才华登峰造极,修行超然物外。平湖,成了“莲”之沃土。
东湖之畔,大瀛洲内,林木葱郁,曲径通幽,一朵硕大圣洁的七瓣“白莲”悠然绽放。这“莲花”便是李叔同纪念馆。春天,大瀛洲白鸽起舞,有“鸟鸣山更幽”之世外感;夜晚,洁白的莲花熠熠生辉,仿若弘一法师的惊鸿一瞥。
先人穿越时光、向前瞭望,后人回溯历史、深情回眸,无数次相遇,也是无数次共鸣。今天,这朵“莲花”成为东湖景区亮丽的风景,成为平湖城市的地标、平湖人的精神寄托。
平湖文人仰慕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精神意趣,不断以各种艺术形式致敬李叔同。或临摹“弘体”书法,或篆刻印章,或演绎经典话剧,或创作诗词楹联……一代代的“平湖后生”传承着“叔同文化”,也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02.“送别”的东方意蕴
时至秋分,晚风微凉,一方庭院里,四角长亭古朴风雅,一池秋水倒映着月色,抬头见明月当空,耳畔传来一曲《送别》。只觉明月有尽,而秋思无边。当“叔同文化”与平湖万怡相遇,一种风雅、禅意的东方意蕴油然而生。
平湖万怡以庭院和长亭为核心,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老家具、古建筑、旧器物……构成了它古典、雅致的独特气质,也成为万怡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走进万怡,迎面所见的一幅《送别》书法作品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进了历史之中。以此为起始,大堂、连廊、餐厅、长亭、客房、包厢便随处可见“叔同印迹”,纵是走马观花,也要情不自禁沉浸于这其中的典雅氛围。书法、绘画、篆刻、古籍、诗词……无不表达着对一代宗师的景仰之情。一路走走停停,一路墨香萦绕。
叔同故里,翰墨流芳。2023年以来,平湖万怡以原有的文化积淀为基础,营建“叔同文化”主题,在最具东方韵味的庭院之中打造明月清风、花枝春满的氤氲意境。
“叔同文化”是高雅艺术,更融合在平湖万怡的日常之中。
比如八个包厢的命名分别选取李叔同的八个别号;比如选用当地食材,结合本地口味,打造了主题文化宴,有以玉笔茭白和莲花百合制成的“晚晴”,有以凉瓜莲子珍菌制成的“无上清凉”汤,有以红烧茨菇制成的“别梦寒”……这些美食不仅口感鲜美,且外观雅致。
而在东湖之上,一艘游船从码头出发,船客一边品尝着“叔同”船宴,一边近距离观览莲花状的李叔同纪念馆建筑。湖上秋风,何尝不是无数次重逢?
03.为你,千千万万遍
凡事认真,勇猛精进。
天心圆月。
无上清凉。
丰子恺说:老师每做一件事,都做得十分像。简而言之,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万怡将此作为一种服务理念,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前一句讲做事,后两句说心境。“天心月圆”,意思是内心豁达,就可以像天空一样高挂明月。“无上清凉”,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李叔同的一幅手书,表达的是超越世俗烦恼、心灵得到彻底解脱和宁静的境界。李叔同的才华令后人望尘莫及,其旷达的心境和修养,更让人受益匪浅。
今天,“平湖后生”以书法、篆刻、诗词致敬李叔同的才华,传承他的精神;平湖万怡则演绎了一种更具普世性的东方禅意生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一首《送别》,不知道尽人生多少情绪。而对“平湖后生”来说,一首《送别》,是别离,更是归乡。
一百多年过去了,他们对李叔同的送别,也许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来源:平湖万怡叔同文化主题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