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泰”自在 品好茶

来源: 东方网
2024-09-24 16: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山川流水之间、云雾缭绕之境,蕴藏着最普通,又最深奥的饮品体系——茶。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雅韵千年,飘香四海。

一山一茶,百山百味;多彩闽茶,万千滋味。在福建偌大的茶叶版图里,永泰绿茶是其中尤为特别的一抹“春色”。永泰,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茶叶百强县。一杯绿茶清香,细嗅万里青绿。青山绿水、嘉草秀木“韵”一杯“永泰绿茶”,其“香高、味醇、汤清、色润”,令品茗之人口齿留香,回味悠长。

寻古千年 只此青绿

永泰与茶有着深厚的渊源,茶叶的种植、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作为福州的一部分,它就曾出现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岭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又有注云:“福州生闽方山山阴。”有学者认为,“方山之阴”,方山即如今五虎山,山阴为北,五虎山的北面,极有可能就是永泰。

名山胜地出名茶,永泰多名山古刹,姬岩寺、方广寺、名山室皆有产茶历史,据永泰县志(92版)记载,永泰“姬岩茶”,距今已有800年以上的历史,颇享盛名的“藤山茶”也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有民谣云:“要喝好茶上藤山”,永福(永泰县旧称)细茶明洪武间更是成为皇室贡品名扬四方。

2014年,永泰梧桐镇坵演村芹菜湖自然村古茶树群的发现,为永泰悠久茶史提供力证。这一古茶树群,经省市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及种质资源ISSR分析,确定最大古茶树树龄在2500年左右,为福建省树龄最老的古茶树,且种质资源丰富,茶树叶型有大叶型、中叶型、小叶型,芽叶有绿芽和紫芽类型。

漫长岁月里,永泰苍莽丛林间野蛮生长的茶树,与人相遇相伴。永泰茶叶生产也历经几度兴衰,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逐步孕育出颇具口碑的“永泰绿茶”,并于2015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樟溪畔 自然满酚

除了历史悠久,永泰绿茶更以“香高、味醇、汤清、色润”而著称。永泰位居闽中,地处闽江支流大樟溪中上游,戴云山脉东北麓,境内群山林立、沟谷深切、溪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达76.8%,境内的大樟溪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好山好水,正是永泰出好茶的“秘宝”。

气候适宜出“南方嘉木”。永泰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地势高峻、层峦叠嶂,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低温、高湿、多云雾的气候特质,为永泰茶叶鲜爽甘醇的优良品质提供天然禀赋。

摄影/程世达

一捧好土养“一方好茶”。产地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在4.0-5.5之间,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部分茶园在80—100cm的深土层内还含有一定数量呈半风化状态的碎石块,造就了永泰茶叶独特的香和韵。

生于斯,长于斯,永泰绿茶“自然满酚”。经检测,其茶多酚含量10%—30%,咖啡碱2%—4%,采用水解法测出氨基酸总量为100—220克/千克,均高出大部分其他产区。

匠心一味 出类拔萃

天时地利,亦有人和。

沿用着最为质朴而地道的手作程序,永泰茶叶纯正的香韵,在浅绿澄明的茶水里尽情绽放。

永泰绿茶以县域范围内中、小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以独特的加工方式,经杀青、做形、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色泽嫩绿油润,条索紧直显毫,叶底嫩绿,肥壮匀亮;汤绿明亮,嫩香浓郁、清鲜高长,滋味鲜浓、清爽,回味甘甜”的品质特征。

徐徐清风,袅袅茶香;漫山茶田,极目翠绿。如今,漫步在永泰一片片古茶林、有机茶园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俯拾即是。“人在草木间,细啜一盏茗。”永泰绿茶也被誉为“绿色、天然、健康”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飘香四方。2022年,永泰绿茶获评为“福州市区域公用品牌”。

山水之间,旷野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每一片茶叶,饱含山川精华;每一缕茶香,都蕴藏草木灵气。一山一味、一路芬芳,穿过千年的风霜,从“野圃栽成”到茶园绵延,永泰绿茶香在舌中、韵在心中,还在不言中,邀君饮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