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以政协履职和委员作用助力县城高质量建设,按照县政协“建言金点子、助力新发展”专项行动的工作安排,9月份,县政协研究室组织部分委员开展县城高质量建设建言活动。活动期间,参与活动的委员先后深入围场镇凤凰社区、迎宾社区、县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城管局、民政局、司法局了解情况。在前期查询资料、多方走访、广征民意的基础上,县政协组织召开“县城高质量建设‘金点子’座谈会”。参与活动的委员一致认为,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城市形象、群众便利、社会和谐为切入点,切实提升县城高质量建设水平。
(一)聚焦“绿色县城”,改善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加强顶层设计,以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围场生态强县的发展理念。生态保护方面 一是 持续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研究部署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开展县城棚户区清洁取暖工作,力争保持围场县城空气质量;二是 加强县城水域巡查和水质管控,加强县城污水管网冲洗、雨排系统清淤工作,在城区开展全面摸排,对需要建设管网的,集中列项、科学部署、及时实施;三是 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对涉新污染物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调查,实施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推动县城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四是 大力开展县城嗓音管控工作,协调相关部门规范老年人文体活动的场地和时间,对学校、小区周边的熟食店、便利店、小超市、理发店加大嗓音管理;五是 积极组织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开展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统筹现场教学、实地演练、赴外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切实做好生态执法工作。园林绿化方面 一是 立足改善城市绿化水平,深入实施建筑退界口袋公园建设项目,针对新建商业中心、居民小区做好绿化建设,拓展市民休闲游憩空间;二是 对人流量大、设备老旧的公园实施基础设施改造维修,做好地面硬化、景观墙翻新、给水照明设施维修等工作;三是 用足用好土地集约利用和小游园改造,在谋划公园建设时,着力在建筑退界、街角等小片闲置地增设绿化建设,增加绿化活动空间;四是 引入社会力量做好县城绿化,积极鼓励引导县城居民做好住宅小区绿化美化,推广城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式绿化,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评比活动,利用群众参与提升县城绿化水平。
(二)聚焦“便捷县城”,稳步推进城市方便快捷。 细化为民举措,以提供便捷服务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交通治理方面 以“疏导+管理”相结合,切实改善城市交通压力。一是 采取“人工+智能”方式,通过高峰定点疏导、平峰流动巡逻、适时统一行动,加大长期停放“僵尸车”处理力度,切实提升交通管控效能;二是 探索构建新型城市停车体系,在现有停车场和临时停车位的基础上,在天宝路、旱河沿街设置停车场,同时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小区物业,开放住宅小区未出售停车场,以收费的方式供车辆临时停车,缓解县城主要街道停车压力;三是 在财政条件允许情况下,在政府幼儿园、福满家广场店、福满家总店、第五小学等路段修建过街天桥;四是 大力做好车辆驾驶人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公众号、抖音、快手、短信等方式,发布警示提示信息,加大典型案例宣传力度,提高驾驶人自我约束,进一步维护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社区服务方面 一是 全面推进城市便民生活圈建设,鼓励支持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家政从业者在社区设置网点,满足居民日常化生活需求;二是 建立健全基层服务平台,支持群团组织深入社区开展养老照护、公益慈善、文体娱乐等为民服务,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格局;三是 健全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计划,设置社区服务精品课程,鼓励35周岁以下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群众满意的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聚焦“和谐县城”,持续营造城市和睦氛围。 做好引领规范,以打造和谐环境维护县城稳定团结。民生保障方面 一是 科学引导群众对民生兜底的正确认知,用足用好自媒体大力开展低保等政策的宣传,做好低保户的阳光公开工作,对其之所以享受政策做到讲原因、摆凭证,充分让普通群众信服,消除普通群众的疑虑和误解;二是 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对接外地服务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兴办高标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三是 加快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存量房屋、场地,改造为老年学习、文体活动场所,加强乡镇、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人民调解方面 一是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各类人民调解案例,建立健全人民调解案例数字库,为人民调解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调解成功率;二是 整合法院、司法、律师等力量,深入开展下基层、进社区活动,做好群众政策宣讲、理顺情绪、答疑解惑等工作,为人民调解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 认真研究制定司法协理员招录工作,及时补充人员力量,加大对乡镇司法所、社区、村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作者:张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