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16万公里背后的大国力量

来源:东方网    2024-09-29 10:10
来源: 东方网
2024-09-29 10: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贾海山 图:李毓涛

在时代的滚滚巨轮中,中国铁路的发展犹如一部激昂壮阔的史诗,不断书写着奇迹与辉煌。9月14日,龙岩至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的正式开通运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已成功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4.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背后,彰显的是无与伦比的大国力量。

回首往昔,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与奋斗。从1949年的2.1万公里到1978年的5.2万公里,从2003年的7.3万公里到2012年的9.8万公里,再到如今令人瞩目的16万公里,这一串串数字的变化,见证了中国铁路“跑”出的发展“加速度”。每一次里程的增加,都是中国铁路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国家实力日益强大的有力证明。

16万公里,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力量。依靠自主创新,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再到高速动车组,再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到智能化的铁路控制系统,中国高铁基础设施和移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一步一个台阶,经历了时速200公里、25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无数科研人员日夜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让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让中国高铁成为世界瞩目的一张名片,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中国铁路在速度与安全上实现了双重突破,树起了国际标杆,彰显了中国科技力量。

16万公里,更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铁路展现出了强大的引领作用。比如阿拉山口中欧(中亚)班列突破4万列,为共建“一带一路”、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注入新动能。在西南,雪域高原上亮丽的“天路”风景线,带动沿线人民创收增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在川青铁路串联起三星堆、九寨沟旅游黄金线,助力川西北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特色农产品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促进了沿线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地区在铁路的串联下,缩短了时空距离,人流、物流、信息流得以快速流通,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16万公里,也是民生福祉的有力保障。比如在华东,高铁最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了0.5小时至3小时城际交通圈,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梦想。无论是回家探亲,还是外出旅游、求学、工作,都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铁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添砖加瓦。铁路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了产业布局,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格局。

中国铁路的16万公里,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个新起点,是国家实力的生动展现,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制度优势和民生改善的完美结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国铁路必将继续担当先锋,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设更加坚实的钢铁轨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