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市“忧乐调解”品牌矩阵厚植“平安邹平”底色

来源:东方网    2024-10-12 09:42
来源: 东方网
2024-10-12 0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苏乃文是滨州邹平市台子镇人民政府的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发挥余热,积极报名台子镇专职调解员,经过培训后,他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了走街串巷帮助邻里的基层调解员。

这是邹平市发挥矛盾调处品牌矩阵的一个生动实践。发挥“范公故里、忧乐精神”本土优势,邹平市积极整合调解资源,规范化建设市镇村三级调解阵地,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断凝聚社会多方调解力量,广泛宣传“遇事先调解”的思想理念,“忧乐调解”品牌矩阵,“一站式”调处矛盾纠纷全方位提升了服务质效,实现了群众“忧心而来,快乐而走”。

夯实一个基层调处阵地

“以前解决矛盾问题和日常诉求,没有专门的地方,需要几个部门来回跑,现在好了,村里有矛调工作站、镇街有“一站式”矛调中心,而且还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老百姓有了专门调解的地方。”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明集镇曹家村的网格员张晓红话里透着欣喜。

邹平市依托市镇村三级矛调阵地,共建立882个调解委员会。市级矛调中心整合信访、司法、法院、公安、住建、人社等关切群众利益的12家部门,常驻矛调中心办公,其他有关部门随叫随驻。除设立1个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外,还有劳动人事争议、婚姻家庭、道路交通、民商事调解等7个行业调解委员会。16个镇街矛调中心设置信访调解室、司法调解室、诉前调解室、矛盾联调会议室等功能室,配齐3名调解员,实现门诊式运转。858个行政村建立调解委员会,由村支部书记任主任,网格员和村干部任成员,群众问题得以“一站式”解决。

完善一套规范运转机制

4月19日上午,邹平市召开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座谈会,分析基层矛盾调处工作形势,明确以规范调解运转机制和健全纠纷摸排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一站式”矛调中心运行实效。

会议召开后,5月24日邹平市委政法委牵头印发《关于发挥司法所主导作用推动镇街“一站式”矛调中心高效运转的方案》,镇街政法委员担任矛调中心主任,司法所长、法庭庭长视情列席党(工)委扩大会议,每周召开联席会,凝聚工作合力,全力化解邻里纠纷、婚姻家事等各类矛盾,形成了以镇街为重点,综治中心为依托,基层司法所为发挥作用主体的调解运转机制。与此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双周排查化解活动的通知》,充分发动村居(社区)、镇街职能站所、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力量,下沉到村居、小区、网格一线,全面排查矛盾,精准掌握底数。“两项机制运转以来,矛调中心运转更规范,大大提高了调解的效率,有效降低了诉讼、信访问题的发生。”黄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朱文超对此深有感触。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调解队伍

现在在邹平,像苏乃文这样的基层专职调解员已经达到13名。今年以来,邹平市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吸纳五老乡贤、机关干部等力量,组建了专职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乡贤调解、网格调解等五支调解队伍,1200余名调解员聚焦基层一线,发挥人民调解“接地气”的独特优势,有效延伸服务触角,提升矛盾调处动能,切实解决矛盾纠纷在基层,织出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有矛盾就找调解员!”这句话已经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是成为了邹平市民遇到矛盾纠纷时的第一反应。

此外,邹平市还通过编撰调解指南、评树优秀典型、开展特色培训等活动,助力矛盾纠纷调解提质增效。2024年6月,《邹平市“一站式”矛调中心类案调解工作指南》汇编成册,并作为调解员培训教材在滨州全市推广,有效提升了调解员为民服务能力。5月28日,“寻找邹平市最美信访干部、最美调解员主题展演”举行,全市共评选出10名最美调解员,90名优秀调解员,树立调解典型榜样,广泛宣传优秀事迹。还创新性开展网格员、调解员到法庭跟班轮训制度,开展“枫桥班”培训等活动,持续提升队伍整体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今年以来,邹平市已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30余期,培训网格员、调解员9000余人次,队伍活力持续迸发、能力不断提升。

现在,以“忧乐调解”为主品牌,邹平市已创新打造出“守德调解室”、明集镇“说活儿”调解室、长山镇“老杨调解室”、好生街道“好顺调解”等一批特色调解子品牌,构筑起调解品牌矩阵,同时将调解品牌位置、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向社会全面公开,发挥调解品牌实际作用。截至目前,已收到群众电话、面对面咨询300余人次,受理解决群众问题25个。“邹平市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忧乐调解’品牌矩阵的集群效应,提高基层治理工作质效,真正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坚决守牢平安稳定底线。”邹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段书国说。(左明玉 夏晓光 张立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