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谋卓越之策、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作为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将绿色能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绿色能源强省战略,依托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建设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在此过程中,云南省既对传统能源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又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等新兴产业,并前瞻布局半导体、碳基、硅基、氢能等未来产业,为绿色能源产业注入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有力支撑,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扎根云南的能源电力企业,自2002年入滇以来,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云南公司”)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拥有水、风、光等多种发电形态的清洁能源企业,合并口径在役装机达到831.058万千瓦,涵盖22座水电站、22个风电场和14个光伏电站,广泛分布于昆明、曲靖、丽江、普洱、红河、文山等14个地州市。大唐云南公司始终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公司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显著提升,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创新、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在推进云南省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担负起重大而光荣的责任。
构建新格局,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以及云南省大规模承接东部绿色铝、硅光伏等高载能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云南省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新能源加速发展,“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大唐云南公司主动融入全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水气储多能互补”推动新能源基地化开发,坚定不移推动“文山、观音岩、李仙江、红河、大理、昆明”6个“风光水气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实践,围绕中缅油气管线、桂气入滇、川气入滇管线,在全省适宜地区布局和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结合区域新能源发展形势,按照“边发展、边突破、边布局”思路,谋划和布局发展新型储能、氢能、阳光甲醇、绿氨等新产业,培育新的战略支撑点和利润增长点,从而有效缓解云南省“电力、电量、调节能力”三缺的紧张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能支撑。这一系列战略部署,不仅是对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的积极应对,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深远谋划,展现了企业责任与社会担当的完美结合。
同时,大唐云南公司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鲜明导向,锚定“三个一百”和“五创新高”目标,围绕“七个提升”的工作思路,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攀高,发展动能逐步加强,改革活力更加凸显。截至2024年三季度,发电量完成2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项目工程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中,大唐富宁阿用2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点亮了富宁的第一个风电锚点;宣威热水镇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丘北双羊洞光伏项目以及文山平坝风电一期工程也相继完成了首台机组的并网发电,标志着这些区域在清洁能源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牟定安下村、上观音塘、旧村以及江城祭龙等多个光伏项目均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当地的能源供应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永善老路梁子、新平鲁奎山以及丘北鲁苦地等光伏项目也迎来开工建设的崭新阶段。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年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牢固的基石,进一步巩固了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注入新动能,打造数智化创新“新引擎”。 公司深刻理解到,要实现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跨越,不仅需要技术上的革新突破,更需依托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的双重驱动,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能源生产与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平台、经营决策分析平台、智慧财务和贯通“源-网-荷”数据壁垒的“智慧售电+”项目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健发展。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大唐云南公司正以奋进者的姿态,引领能源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新篇章。自“十四五”规划蓝图绘就以来,大唐云南公司根据集团公司“数字大唐”“3+3”工作部署,匠心独运,开启了数字云南“1481”建设目标。作为在滇首家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坚持以数赋智、从“新”出发,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之旅。1444个数据模型、53015项字段、13570条血缘关系,5.8亿条总数据量,68个多维度展示数据模型在计划统计、财务管理、电力营销等十大业务系统的数据中汇聚成湖,筑牢了数智化转型基础。作为集团公司第一批智慧电厂建设单位,大唐云南公司集水、风、光和集控数智化建设,总结并提炼形成典型经验加以推广。通过数智化建设、“5G+数据感知”、 全场站设备统一纳管平台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人员劳动生产率,增强设备可靠性,践行“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无人”理念。
“十四五”末,大唐云南公司设备数智化转型基本完成,核心生产经营流程数字化基本实现,核心指标数据汇聚率达80%,事故灾害情景构建平台初步建成,数智营销得到广泛应用。在数字浪潮的澎湃中,大唐云南公司携手并进,以国资委数字化转型的宏伟蓝图为灯塔,坚定践行“数字大唐”的战略航向。着眼于“三维数据应用”和“数智大脑创建”体系建设,引领能源行业的智慧变革,把握数智趋势,以数赋能,以智提质。(云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王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