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遇上高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数智化转发展

来源: 东方网
2024-10-18 10: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北仑区张人亚故居提供毫米级的测绘三维图纸,配合完成绍兴三味书屋(思仁堂)建档,开展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延福寺的建模过程……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遗韵数链团队秉持着工匠精神与人文情怀,依托纵向科研课题与横向技术服务项目,通过跨学科合作、多单位联合、多团体参与等途径,对古建筑保护与传承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理论与实践结合,捕捉行业痛点难点

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已确定的历史建筑有6.35万处,各地正不断探索和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就拿浙江地区来看,目前有历史建筑11063幢,数量居全国第一。

不过也因其历史悠久,古建筑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损毁或缺失。“中国的古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古老的梁架、珍贵的彩绘壁画都很容易受到空气温度、湿度等变化的影响。数智化技术则为兼顾古建筑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团队指导教师周莉莉副教授强调。团队深入长三角地区四省,实地调研上百处古建筑,发现传统测绘技术存在诸多局限。古建筑的数智化保护,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文化使命。

“古建筑既是‘沉思与回想对象的建筑物’,又具有‘亘古常新的生命’。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团队负责人袁昊说。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团队积极推进跨学科合作,以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技术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赋能,将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引入古建筑保护领域,为传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注入新活力。

科技与技艺结合,创新数字测绘方法

对古建筑这种类型多样、形态各异的不可移动文物来说,对其进行三维信息的抢救性获取和科学勘察数字建档,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基础依托,也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保留城市记忆的客观需要。

面对当前测绘行业“测不透、测不全、难精准”三大难题,遗韵数链团队历时一年,自研三大核心技术,为古建筑量身打造“个性化数字测绘建模”方案。这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和空间计算技术研发的拓展现实应用,通过在数字世界中构建“古建筑孪生体”,全方位还原古建筑的完整构造与细节,并将古建筑的历史浓缩其中,让古建筑在数字世界中得以复现。此外,该方案还可建立起可视化数字信息档案,应用到古建筑现场勘察中,为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支持。目前,团队已经申报专利5项,授权2项,获得软著4项,发表论文1篇。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看到外貌,还要看到内部的‘骨骼’,甚至里边的‘神经’分布。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应用,不仅能够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还能在不同数据之间搭建桥梁。”团队指导教师周莉莉副教授认为,技术手段应当为文化遗产保护服务,未来希望通过更加精细化的测绘技术,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历史与当代结合,坚守文物保护初心

实践中传承,传承中创新。遗韵数链团队致力理论研究之时,不忘初心,积极传承文化遗产文脉,创造性地进行新探索、新实践,让古建筑群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

据了解,团队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建筑城市文脉保护与传承”等主题,先后对长三角地区百余幢古建筑完成拍照、测量、定损、绘图工作,建立

行业领先的“AI古建筑数据库”,为古建筑的留存现状、健康状况评价和活化利用提供重要资料。目前,在实践上已完成了4项大型古建筑测绘与保护设计方案。

此外,团队结合2024年度宁波市北仑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北仑区开展大规模历史建筑普查,并完成相关建档工作,不仅为北仑区文物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提供较为翔实的数据,更为其保护提供科学具体的决策依据与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曾受委托到学校党建共同体霞浦街道的“张人亚故居”开展测绘建档工作。这座清代民居内部空间狭小复杂,周围有多户相邻建筑遮挡,为数据采集造成不小困难。团队通过多次实地测算,优化算法,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最终成功交付毫米级精度的典型测绘三维图纸,将革命文物纳入数字档案馆。项目结束后,团队收到霞浦街道的感谢信。

“中国古建筑是生命有机体,我们希望在遗韵数链的数字长廊里,古建文化将代代相传,匠心传承将生生不息。”团队负责人袁昊表示,古建筑群的生命力是当代高楼大厦所无法比拟的,团队愿尽一份力,践行工匠精神,不断优化技术,稳步推进文物数智化,让古建筑焕新焕“活”。

马学俊 周莉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