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来源:东方网    2024-10-22 11:32
来源: 东方网
2024-10-22 11: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1日,“2024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由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网易传媒联合主办。这是继“2023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大赛”成功举办之后,大赛再次起航。

据介绍,本次大赛面对运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的公司和产品,囊括了人工智能基建、具身智能、智能体、智能终端以及AI在千行百业的应用。设置创业组和创新组两大赛道。创业组面对种子轮到B轮的创业公司,创新组面对B轮后公司和大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参赛范畴覆盖了当前人工智能最活跃的领域、公司和产品。

“2024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自10月21日开启海选报名,11月7日截止报名,11月8-9日创业组初赛(线上评分),11月17日创业组复赛。11月底在深圳进行总决赛和颁奖典礼。

本次大赛评委阵容豪华,目前已经有超过30位国外内一线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和高校人工智能领域教授、产业人士作为评审团成员,北极光创投、达武创投、峰瑞资本、高榕创投、华创资本、华映资本、将门创投、昆仲资本、蓝驰创投、联想创投、梅花创投、明势创投、清流资本、商汤国香资本、深创投、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顺福资本、松禾资本、腾飞资本、天图资本、讯飞创投、英诺天使基金、友山基金、愉悦资本、源码资本、追梦者基金等作为大赛支持投资机构。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人工智能领域教授作为技术委员会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大赛创业组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一等奖奖金总权益达100万,包括流量扶持、投资机构对接、政府和产业资源对接、社群服务等。创新组设立全国十强。

据了解,本次大赛目标是挖掘优秀的人工智能创业团队,鼓励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此次大赛总决赛将在深圳市宝安区举行。2023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同比增长21.1%。深圳宝安,是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位居全国百强区第4、创新百强区第2、全国工业百强区第5。现有国高企业总数全国区县第一,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前十。作为智造强区、机器人大区,宝安集聚着近1.5万家机器人企业,企业数量深圳第一。近期公布的“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宝安两片区入选,分别是西丽-石岩人工智能集聚区、前海湾人工智能集聚区。

去年举办的“2023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大赛”受到了业界好评,参赛项目质量高,参赛团队的核心人员既有从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毕业的顶尖技术人才,也有来自腾讯、华为、美团等大厂的产品技术大拿。项目在核心技术、产品模式、商业逻辑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

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24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增加创新赛道,并将增设立“政企闭门交流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大赛,旨在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附录:     

2024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 赛事安排

一、 赛道安排

赛道一:创业组

覆盖种子轮到B轮的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有一定成熟的产品、技术、模式等的早期项目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有完整的创业技术书,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

赛道二:创新组

针对B轮以后的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和大厂的AI技术和产品。

二、 参赛要求

1、本次大赛面对海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项目和公司,涵盖人工智能基建、具身智能、智能体、智能终端、智能芯片及传感器、智能消费终端、智能芯片及传感器等,有较高的增长潜力,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或商业模式。

2、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不得侵犯他人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并确保提交作品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参赛项目如出现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一经发现即刻取消参赛资格。

3、比赛报名期间,参赛团队均可在不改变项目名称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参赛项目迭代升级。参赛项目提交内容以最后一次提交资料为准。

4、曾获得 “2023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大赛”全国20强项目不得参加本次大赛。

三、 时间安排

1、海选报名:即日到11月7日,11月7日报名截止。

2、初赛:创业组 11月8-9日评委线上打分;创新组开启网上投票。

3、复赛:【创业组】11月17日复赛,北京。

【创新组】网上投票+评委会评分

4、总决赛和颁奖:11月底。

四、奖励设置

创业组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

创新组设立全国创新TOP10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