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嵯峨,四时多寒”这是清代《宁远府制》对四川大凉山的评价。自古以来,大凉山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与世隔绝,让闭塞与落后成了这里挥之不去的标签。曾几何时,生活在大凉山的人们不仅要面对险峻的山路和寒冷的天气,还有梦想中能拥有一条走出大山的金光道路,这似乎成为凉山各族人民群众遥不可及的奢望。
而如今,大凉山的交通状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当下,凉山州境内,西昭、宜攀、西宁、乐西、西乡、沿江、德会等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其中西昭高速公路由中国中铁、中铁城投集团投资建设,连接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西昌市,全长184.8公里,总投资314亿元。在西昭高速公路建设大军中,中铁一局集团西昭高速公路SG6标一分部承建7.628公里的施工任务,全线控制性工程——全长12.09公里的贡觉高山隧道2#斜井及出口段就在该分部管段内。
“望”:谋划在前 胸有成竹
“上谋策划在前”。这是中铁一局西昭项目一分部负责人何林锋经常讲的一句话。进场伊始,该分部就立即召开前期策划会,结合地理位置、合同工期、施工设计、节点目标、防火防汛、环境保护、民俗风情等方面全方位梳理出亟待解决的问题:“海拔高、气温低、林地多、便道长、高差大、材料运输不便……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实际困难。”分部负责人在大会上总结道。
经过全面“望”诊,分部做到了“胸有成竹”。切合实地、因地制宜制定了详尽的驻地临建、便道施工、材料供应、森林防火、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执行“整体策划要超前、问题困难要清楚、各负其责抓落实、过程管控须到位”的管理理念。随后,全体建设者凝心聚力艰苦奋战,在2个月时间内,分部驻地、工区建设完毕;2座砼拌合站、2个钢筋加工场和试验室投入使用;14公里长的山区施工便道建成通车;驻地消防和森林防火措施落实到位······。各项既定目标有条不紊的实现,为后续施工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闻”:对症下药 实干笃行
“贡觉高山隧道隧址处于凉山州高海拔地区,穿越的山体海拔2600m~3520m,属全线海拔最高点,为全线控制性及重难点工程,工期压力非常大。”西昭高速项目SG6标一分部技术负责人贺新权介绍道。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洞内地质复杂、涌水频发、大纵坡反坡排水量大、材料运输困难,洞外森林防火周期长、临河防汛压力大……又成了施工“拦路虎”。
面对重重困难,分部通过研判风险、制定对策、编制方案,对症下药落实一系列防控措施,把解决各项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隧道施工中,分部以超前地质预报为抓手,及时探明掌子面地质情况,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分部严格执行隧道“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施工原则,克服了偏压、变形、突涌水、堆积层等施工难题,生产进度不断加快;在大纵坡反坡排水量大的问题处理上,安装大功率水泵,采取机械排水,分段接力将涌水及时排出洞外,并做好停电的应急措施,保证排水的持续性;在便道的日常维护上,成立专业维护保养小分队,加强日常的巡查、维护,做到发现问题隐患在第一时间解决,保障便道畅通无阻……。实干笃行,只争朝夕,分部施工生产进度不断加快,并于2024年6和7月份贯通贡觉高山隧道出口左、右洞,实现了隧道阶段性贯通,成为全线首个一级节点贯通隧道,受到业主的通报表扬和表彰奖励。
“问”:沟通无限 事半功倍
贡觉高山隧道出口浅埋段围岩稳定性差。左线出口洞口施工为半明半暗,难度大;斜井入口洞顶坡度陡峭,地形复杂;水、电等资源匮乏;出口进场便道约14km,道路经过多个村庄,弯多坡陡,电力线路架设困难。导致前期施工进度缓慢。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组织、在施工安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提升进度成了一分部管控的重点。
该分部积极开展“问”诊。与设计单位对接,从设计图纸上进行优化调整。隧道出口端围岩破碎地段增设径向注浆、增加洞口地表注浆及洞身中管棚,保障施工安全性;与当地政府沟通,对沿路详细考察,调整完善方案,尽可能避开占用林地、耕地、村民居住地,沿河道修建施工便道、建设拌合站节约成本;与施工队深入交流,推行“首问负责制”,即收到协作队伍所反映问题的第一人即为该问题的第一牵头、协调责任人,必须负责到底,协助并督促落实问题的根本解决,提升工作效率;与员工交流活动。自开工起,分部坚持召开全员参加的晨会,梳理总结昨天的工作,部署安排今日的重点工作,倾听与会人员对分部工作的意见建议,达到“沟通无限事半功倍”。
“切”:央企担当 知行合一
贡觉高山隧道及驻地位于大凉山彝族村落聚集处。建设初期,一分部就以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认真落实政府“以工代赈”工作,分部通过技术培训,在项目为当地彝族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数十个,让当地彝族同胞在家门口能够就业,增加其经济收入;每逢节日,分部与当地镇党委、政府、村委、幼儿园经常性开展联谊活动,彝、汉群众手拉手,夜晚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和睦共处其乐融融;当属地雨季发生滑坡、村道中断、河道堵塞等自然灾害时,分部主动请缨,积极参与,无偿提供机械设备及人员,及时解除险情。这些活动的开展,工作的落实,融洽了企地关系,彰显了央企的担当,助力了施工生产。
诗仙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叹息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如今,随着凉山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推进,西昭等数条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预计到2028年地处群山之中的凉山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届时,凉山州的高速公路网将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全面铺开,成为大凉山与外界连接的大通道,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大发展的“金光大道”。(作者:李明瑛 任新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