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理工学院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英国和匈牙利学者与学生共探文化魅力

来源:东方网    2024-10-23 15:39
来源: 东方网
2024-10-23 15: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0日,剑桥大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玛丽·露易斯·斯蒂格·索伦森博士和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马格迪博士到访燕京理工学院,参观美丽的校园,与师生代表对话交流,并作主题演讲,为师生们带来前沿的学术知识和独特的思考视角。本次活动作为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之一,以“ 文化交流与融合:仰韶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互动”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吴汶燕、国际教育学院以及各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热情迎接并参加了有关活动。

艺术楼前欢迎仪式

·讲座聚焦文化遗产,号召青年担当使命

剑桥大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玛丽·露易斯·斯蒂格·索伦森博士在报告厅作“为什么文化遗产有价值?”主题讲座。她从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社会政治价值、文化价值三方面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国际比较、角色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扮演着很多角色,但新时代青年能否从现存的文化遗址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在物产丰富的中国,作为青年大学生如何看到文化遗产背后的价值,并以何种措施去保护文化遗产?”索伦森博士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燕理学子交流互动。

“发挥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政治价值可以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有效工具,发挥文化价值可以树立文化自信。”索伦森博士认为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当代青年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

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吴汶燕致辞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外2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邀请专家教授讲学、开设国际课堂、开展专业对接、学分互认,开展海外深造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选择。”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吴汶燕表示,学校将会继续积极邀请国外学术大咖走进燕理,同时让更多的师生也有机会走向世界,提升素质、开阔视野,为中外教育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副校长吴汶燕为索伦森博士颁发“荣誉教授”聘书

副校长吴汶燕为索伦森博士赠送纪念品

现场,索伦森博士受聘为燕京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副校长吴汶燕为索伦森博士颁发聘书,并赠送由学生手工制作的双面刺绣纪念品。

学生代表与索伦森博士交流探讨

现场,燕理学子们围绕“大学生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什么?”等问题与索伦森博士交流探讨。索伦森博士建议学子们要兼顾文化遗产的各项价值,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可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通过制作视频、人工智能技术等形式激发公众了解文化遗产的兴趣,唤起公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守护文化瑰宝、守望人类文明的浓厚氛围。

·参观美丽燕理校园,携手青年共话交流

索伦森博士和马格迪博士参观艺术展厅学生作品

20日上午,索伦森博士和马格迪博士抵达燕京理工学院,学生代表手捧鲜花及礼物,以最诚挚的方式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的欢迎与敬意。副校长吴汶燕在艺术展厅前热情接待并陪同参访。

马格迪博士与学生共同制作手工制品

“哇!多么精美漂亮的手工作品!”在艺术展厅,从文创作品、潮流服饰到精美雕塑,索伦森博士和马格迪博士被学生们的创意作品和课堂实践深深吸引,无不感叹燕理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索伦森博士和马格迪博士参观智能小汽车

燕理学子向索伦森博士和马格迪博士展示了利用3D打印技术创作出的作品,从精细的模型零件到复杂的立体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通过书法、剪纸、篆刻等传统艺术形式,向索伦森博士和马格迪博士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智能小汽车在跑道上疾驰,映现科技创新的无限活力。

索伦森博士书写寄语

马格迪博士书写寄语

索伦森博士和马格迪博士对学校体育典藏馆的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书写“去吧!玩得开心”“从体育博物馆的展品上汲取灵感”寄语,鼓励学子们不断前行。她们鼓励学校邀请更多的世界冠军走进校园,不断营造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主题沙龙启迪未来,共话文化遗产传承

马格迪博士在传媒学院开展主题文化沙龙

马格迪博士在传媒学院开展“如何拉近现代人与古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主题文化沙龙,围绕考古学与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她鼓励青年学子们要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应该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和发扬文化的重任,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燕京理工学院为马格迪博士赠送纪念品

燕京理工学院为马格迪博士赠送肖像照颁聘书

现场,学校为马格迪博士赠送学生手工刺绣的纪念品,并为马格迪博士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赠送定制的肖像照。

合影留念

燕京理工学院坚持实施“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校多次邀请世界顶尖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来访,为师生们提供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拓宽全球视野。此外,学校还通过海外深造等,为师生们搭建体验全球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桥梁,提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