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重庆建设——以优化数字文化供给为抓手,提振数字文化产业能级

来源:东方网    2024-10-24 14:27
来源: 东方网
2024-10-24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席卷,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庆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等,这些独特的文化基因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尽管重庆市在数字文化领域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数字文化龙头企业相对较少,融资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IP。此外,本地企业对前沿数字技术的应用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更多是依赖成熟技术的简单迭代,创新力度不够。同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仍以政府为主,社会主体参与度不足,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性和影响力较为有限,难以精准满足市民的多元文化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市可以采取一系列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以巴渝文化等本地特色为基础,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具有重庆标识的文化IP,并通过市区两级的数字文化资源库广泛宣传推广,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影响力。推动数字文化与旅游、教育、商贸等领域深度融合,建设智慧景区、智慧文旅和智慧场馆,打造数字文化消费集聚区。

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地,重庆市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数字文化产业不仅将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还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力。通过不断优化文化供给与技术创新,重庆有望逐步提升在全国数字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为城市未来的综合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作者:卢静,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教师。本文系重庆市2023年度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数字重庆建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项目编号】CSTB2023TFII-DIX0039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