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显示,9月份新增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65家。今年以来,截至9月底,年内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281家,“伪私募”“乱私募”持续出清。
在受访专业人士看来,私募机构的注销体现了“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要求,此举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私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优质管理人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存量私募机构需注重合规与专业并重。
“协会注销”类型 数量占比最高
据中基协官网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9月底,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281家。其中,涉及“协会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最多,为707家;“主动注销”情况次之,有426家;“12个月无在管注销”类型有135家;另有“依公告注销”类型13家。
华商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齐梦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注销不再符合要求的基金管理人,显著提升了行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并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述数据也表明,私募基金行业的运营标准正在提高,监管部门更加注重机构的专业投研能力和持续规范经营能力。”
作为数量占比最高的注销类型,“协会注销”包含因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及失联等情形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瀚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协会注销’情形占比最大的原因在于,近年来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的检查,并清退一些违法违规和失联的机构。”
在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看来,“协会注销”说明了行业自律组织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规范管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主动注销”反映出行业生态持续向好,一些私募基金管理人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抉择;“依公告注销”是指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后,未能在一定时间内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从而被注销,体现了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动态管理。
同时,私募机构的稳健经营情况也被进一步关注。今年5月份,首次出现私募基金管理人因12个月无在管基金被注销管理人登记的情况,而“12个月无在管注销”也是新的注销类型。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相关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所备案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中基协将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扶优限劣态势升级 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1625家,管理基金数量为153079只,管理基金规模为20.58万亿元。到2024年9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20457家,管理基金数量为147566只,管理基金规模为19.64万亿元。
“‘伪、劣、乱’私募的持续出清,既是监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优化行业生态的直接体现,也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齐梦林表示。
此外,中基协还根据违规情节对相关私募机构采取相应纪律处分,包括对机构进行警告、公开谴责、撤销管理人登记,以及暂停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等。
谈及未来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齐梦林表示:“在‘扶优限劣’态势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未来私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市场的自然选择,优质私募基金管理人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存量私募机构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耐心资本,以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许瀚看来,存量私募机构一方面要加强合规管理,确保机构运营符合监管要求,避免因违规行为被注销。同时,规范信息披露来增加自身透明度,提升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防范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要提升专业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多元化投资策略和严格的项目筛选,降低投资风险并提高投资效益。
(昌校宇方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