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建支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东方网    2024-10-28 14:08
来源: 东方网
2024-10-28 14: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牢固树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理念,通过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百香果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转变。“‘小小百香果’巧变乡村振兴‘致富果’”入选中国小康研究会组织的《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2023年),走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 ,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河口瑶族乡党委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把党建引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始终,不断丰富拓展“党建+”内涵。该乡的猴背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同步延伸,以“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电商+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百香果产业。村党支部推行“党员致富能人+农户”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大户带小户、老手带新手”的方式,确保每个种植户有人帮、有人带。通过猴背村民丰农民种养合作社党支部统筹产业发展,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统一种植技术,通过电商和订单助农进行统一销售,与中国邮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证物流通畅,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使利润更加集中在农户手中。目前猴背村已建成4个百香果种植基地360余亩,百香果品种从单一的台农一号发展为钦密9号、金都3号等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5万斤,销售总额达450余万元,人均增收4687元。

二、加大政策支持,资源聚在产业链上

河口瑶族乡党委、政府把猴背村百香果产业纳入该乡乡村振兴特色帮扶产业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先后投入150万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打造百香果深加工产业链和产业示范基地,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广大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加大技术指导力度,该乡党委、政府还定期开展“科技特派员下村”等活动,以理论研究、技术交流、实战操作的形式进行差别化培养,深入田间为种植户授课,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具体讲解百香果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先后累计开展服务项目42个,农业科技类培训班80余场次,培训乡土人才230 余人次,其中猴背村种植大户汤献武被评为资源县乡土专家。河口瑶族乡党委、政府与资源农商银行积极对接,由银行为农户制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解决农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目前,资源农商银行对猴背村整村授信的工作已完成,整村授信1047万元用于支持农户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授信覆盖率达100%。

三、搭建联合平台,服务盯在产业链上

一是加强校地合作。河口瑶族乡党委、政府紧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发挥后盾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科技、人才和智力等资源优势,开展专家讲解、实地授课、参观学习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大力实施教育帮扶工程,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百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注重借力发展。河口瑶族乡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广西师范大学、深圳市南山区慈善总会、县水利局、县卫健局等一众后盾单位对猴背村的帮扶形成合力,坚持精准帮扶方略,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为猴背村发展出计献策,构建起了“一村一品一特色”产业格局。三是实行消费帮扶。该乡采取了“订单式”预定预购的消费形式开展消费促帮扶,百香果不但入驻桂林市供销社名特优土特产专柜,还在河口瑶族乡政府和后盾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设立农产品实体销售专柜,组织乡干部和学校工会会员购销乡村振兴土特产品,帮助猴背村打开百香果产业销售渠道,打通百香果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河口瑶族乡党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