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码头镇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导向,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三划”方案的编制与落实工作,即“规划引领、区划明确、计划执行”的综合发展战略,不仅为产业项目的顺利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镇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准定位,深挖本土资源潜力。
近年来,码头镇立足沿黄生态资源优势,抢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包括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区、现代农旅产业先行区、畜牧循环产业聚集区、沿黄土地经营推广区在内的“四区”总体发展格局。前安甜瓜大棚项目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项目流转了200余亩土地,规划建设了20个高标准甜瓜大棚,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以及周边村庄的扶持资金,形成了集土地流转、资金整合、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新模式。该项目不仅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余万元,还确保了扶持村的保底收益,实现了互利共赢。
此外,还乡新村组建“绿韵韭香”党建联盟,先后投资160万元,建成韭菜种植基地,占地120余亩,大棚总数120个,亩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为各村集体增收6.75万余元。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码头镇在产业规划上的创新思维,也为周边村庄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跨村联建,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为探索实践村级党组织联合抱团发展新路径,带动村庄融合发展、群众共同富裕,码头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这条“主线”,积极打造乡村振兴坚强战斗堡垒。
沿着这一思路,草庙责任区通过资源联合、项目连片、产业联动等方式,探索出一条依靠责任区党总支抱团发展的路子。“今年以来,我们草庙责任区的16个村,共整合流转了64亩黄河滩土地联合种植大蒜,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降低耕种成本,还有利于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草庙责任区党总支书记李为京表示,“项目前期,镇党委副书记孙广水带队到商河县白桥镇对大蒜种植项目进行考察观摩,我们深入了解了大蒜种植技术,也对大蒜产值及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了解。预计2025年5月份就可以收获,亩均纯收入约6000元。”
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划”编制工作开展以来,码头镇以推广“1+5”土地合作经营模式为抓手,以促进村集体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金码良田联合社”作用,在推进传统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扩展韭菜、圣女果、甜瓜、山药、大蒜、金蝉等特色产业规模,提升“金码土特产”农产品品质,扩大码头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
其中,由前安村党支部牵头的前安金蝉养殖项目,联合后安村、大王村、小太平村、胡家村成立码头镇前安金蝉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覆盖金蝉养殖土地600亩,项目亩均纯收入8000元,助力村集体增收17万元。
“今年夏天,我们村举办了金蝉节,希望前安金蝉这一特色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为村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效益。”前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卫高兴地说道。据悉,“沿着黄河去码头”码头镇第二届前安金蝉节于2024年6月28日成功举办,在推动镇域文化发展、文艺创作和农文旅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码头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对镇域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的全面调研,精准定位了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引擎,文化产业为灵魂的产业发展方向。
“下一步,码头镇将依托‘三划’方案,立足现有资源条件,按照‘党建引领、抱团发展、规模经营’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努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高质量发展。”码头镇党委书记荆磊表示。(班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