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驱动市政工程新变革

来源:东方网    2024-10-31 13:15
来源: 东方网
2024-10-31 13: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市政工程,尤其是高速公路及快速路改造工程正处于深刻变革与创新之中,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管理的精细优化成为推动变革的核心动力。中国二十冶梅观高速项目,是全国首条综合管廊与高速公路全面结合的市政改造工程。该项目全长5.73 公里,涵盖道路扩建、桥梁建设、管廊布设等多方面,是一个具备交通改造全要素,难点亮点兼具的超大型市政工程。

项目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环境复杂。基坑距房屋及高速近,开挖风险大;高速两侧有大型厂区及多种设施,迁改难度高。沿线交通疏解复杂,市政管线交织。此外,还有多种超危大工程及新工艺挑战。施工既要保证交通不中断,又要应对次高压燃气不停气接驳等难题,需从项目中标伊始全面策划。项目团队汇总分析初始数据,采用 “先易后难,逐项优化” 的推进逻辑,不断总结经验、实时微调,挖掘盈利点。

【永久桥平移做便桥】布龙路疏解桥工程原设计新建临时疏解桥作为主桥拆除后的临时便桥,但因实际工况会导致临时桥结构无法满足交通限速要求且会产生重大亏损。项目团队说服业主修改方案,经专家讨论后,决定建永久性桥梁作临时疏解桥。待条件成熟,在不影响交通前提下拆除原桥,平移新建桥段。此举为公司减亏 600 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封闭交通代替多次疏解】张衡路桥及人行天桥拆除工程原定 3 次交通疏解,分阶段采用静力切割法对旧桥进行拆除。项目团队对原方案化繁为简,利用新建钢便桥疏解交通,封闭路段并采用炮机拆除旧桥。拆除工作仅 9 小时就顺利完成,并恢复交通,避免产生社会负面影响,新方案在节约大量施工费用的同时并节余工期 49 天,快速推动因疫情延期的项目进度。

【因地制宜 灵活造桥】随着城市交通发展,高架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预制构件装配式结构渐成主流。梅观高速项目共建 7 座节段预制拼装混凝土桥梁,总长度 2960 米,占桥梁建设总工程量 56%,上部结构装配化率达 87%。根据不同地段条件,项目灵活采取不同施工工艺及结构形式。如右辅道一号桥东二段采用 “支架法”,可多跨并进,减少模板支架数量和建筑垃圾,现场浇筑少量混凝土,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钢管支架可重复使用。左辅道二号桥采用 “架桥机法”,适合跨度长的情况,能快速搭建装配桥梁,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和对环境影响。左辅道二号桥跨工业路部分及张衡路跨线桥采用预制钢箱梁结构,单梁长减少交通疏解压力,建造更高效。

【节段梁墩顶零号块预制改现浇】项目中预制节段梁桥工程总量大,墩顶零号块形式多样,自重大、模板种类多、预制难度大且运输吊装风险高。将零号块由全预制变更为现浇工艺,统一结构形式,减少模板复杂操作,单价不变,省去运输成本,降低安装风险。

通过技术管理赋能,中国二十冶梅观高速项目团队有效应对了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风险高、迁改工作难度大等问题。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提升了施工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同时引领经营创效,实现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技术升级,不但会对区域交通状况的升级改善打下良好基础,未来,也将给当地市民带来更加良好的出行体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