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省份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揭晓近六成高于“全国线”

31个省份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揭晓近六成高于“全国线”

来源:证券日报     2024-11-01 13:25
来源: 证券日报 
2024-11-01 13: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孟珂 韩昱

10月31日,青海省统计局网站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青海省生产总值绝对额为274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至此,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已全部揭晓。

各地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表现如何?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哪些亮点?《证券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解读。

8个省份前三季度GDP

均超4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为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从增速看,西藏、重庆、甘肃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4.8%),其中,西藏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6.2%,位列第一位。重庆和甘肃均为6%,并列第二,随后是内蒙古,为5.8%。13个省份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季度,半数以上省份GDP同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反映出多数地方经济加快回暖,对全国经济恢复向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增速上看,中西部省份表现更为突出,西藏、重庆、甘肃等地增速较快,体现出“盘子小”“增量快”的特点。

从总量看,广东前三季度GDP达99939.18亿元,接近10万亿元大关,稳居全国榜首。紧随其后的江苏也站上9万亿元,前三季度GDP达97744.3亿元。山东和浙江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GDP均超过6万亿元。整体看,共有8个省份前三季度GDP超过4万亿元。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部分省份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较强,能够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稳居全国GDP总量前列。首先,因其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产业基础雄厚,能够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次,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上具有优势,区域创新能力强,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动力。

刘向东认为,从总量看,东部沿海省份仍是“挑大梁”。在经济发展中,这些省份能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其发展动能包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等产业投资增速较快,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快等,对支撑经济恢复回暖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赵玲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东部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省份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使得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区域差异缩小

结构差异仍存

记者在梳理各地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时发现,中西部地区的不少省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较快,正在加速追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各地GDP增速前五位分别是西藏、重庆、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并列),中西部地区省份占比较大。

这些地方的经济表现也颇具亮点。比如,10月24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平表示,前三季度,全区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位居全国第二,居民物价总体平稳。

赵玲认为,当前南北、东西区域经济差异依然存在,但呈现缩小趋势,差异缩小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和体量上,在创新能力差距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也有明显变化。不过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差异依然较为明显,比如南方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金融、物流等产业发展迅速,而北方多以资源能源和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中西部地区则通过产业转移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四川、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等发展迅速。

谈及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刘祥东认为,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需要持续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继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内外部投资。

刘向东认为,今后要进一步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带动作用,遵照市场机制推动产业转移,引导各地区各类产业有序转移和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竞相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